討論中美關係,坊間已經有不少書籍皆有深入研究雙方各方面的合作和衝突,但認知上也要提醒讀者檢視作者背景,視之角度客觀性審查,免主觀形象被先入為主。
平民如我所見,中美兩大國由70年代始,美國無暇與中國交惡,忙於應付與越南和伊朗等地的敵對,因此中美處於萍水相逢的關係;80年代後期,尤其完結美蘇軍事競賽後,蘇聯解體餘下實力不相伯仲的中國,似乎成為美國最大政經對手;至90年代,中美維持經貿為主的合作,亦出現了對中國崛起的西方學說,“中國威脅論”,“覺醒的巨龍”等形容詞。我形容此關係為外好內惡,即國內學者謂邊打邊談的關係。
[新型國際關係] 的外交策略
自第十八屆人大後,習近平上台强調平等和共赢之治國理念,其外訪之多為歷屆主席之首,同時每到一個地方皆有一番關於時勢的中國立場,獅子說尤其高調,即堅決中國不稱霸的氣勢,又強調鞋子論,即不容許別國對國內的干預。習總新思維在全球展開新勢力,美國對此大感威脅但正值走出全球金融危機,有必要一方面與中方貿易,一方面高調實行重返亞洲國策,於討論南海主權與日本軍事也見美國蹤跡,積極以此制衡中國冒起勢力,一種雙方同軌卻暗不滿的關係。
坦白說,中美分歧為歷史上植根的分歧,非一朝一屆可解決,所以雙方元首曾舉行電話會和莊園會,唯盡力管控分歧,對敏感話題不會正面交鋒,囿於雙方國家利益層面,所以美方對中方的人權價值分歧,網絡安全問題等皆維持於紙上爭議,可見一種外好內惡的關係之根本。
[亞洲安全觀] 的軍事態度
弱國無外交,中國顯然不是。不過,昏睡百年的中國終清醒,積極軍事硬件現代化,保護國家利益又擺脫零和博弈,堅稱協商精神,姑且放下其壟斷話語權之嫌,但西方越反越恐的社會趨勢,令中國只會在牽涉國民有傷亡之列時才發言提出遣責來得更聰明。
歷史令中國更響往安逸,未敢擺出世界第一的地方,宣示備戰慎戰的態度,比起美國對要維持走在最前的堅持,反而過於急進且無長遠策略,實際它似乎近年沒有一場勝戰,反而換來極端主義的興起,中國為自保,使雙方即使不對敵但距離走遠。
[案]
今天進入中美共治時代,中國積極走出去的外交與現代化軍事規模,使美方不敢輕視和鬆懈,但維護雙方對彼此的國家利益,西方為脫經濟危機負責;中方為增加全球話語權,也會繼續友好關係但強烈美國傳統世界一哥的觀念,唯使雙方合作之制肘,也令關係不能為同列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