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扶貧會簡介:
香港貧窮問題持續,貧富懸殊加劇,基層市民生活越來越困難,我們是一群關注貧窮及不平等問題的基層組織者、政策研究員及社會工作者,有見於多年政府施政失當,扶貧工作成效有限,社會需要論述作出回應,因此,我們希望以研究分析配合前線經驗,提出更多關注貧窮的研究、論述及建議,對抗貧窮及改善民生。
影子扶貧會就今次政府的扶貧高峰會,有以下幾項回應:
問題︰
1. 扶貧工作無見顯著成效
政府自2013年開始公布官方貧窮線,量度香港貧窮情況,縱然政府多番強調其扶貧政策的成效,但今年貧窮人口高達134.5萬,貧窮率為19.7%,即使政策介入後,貧窮人口依然有97.1萬,貧窮率14.3%,與上年相同,顯示扶貧工作未見成效,仍有近百萬人活於貧窮之下,長者貧窮率更是持續高企,近30%,三個長者一個貧。
2. 扶貧計算方法狹隘
扶貧委員會以入息中位數的50%作為官方貧窮線,是較低水平及單面向的設計,例如歐盟是採用入息中位數的60%、或美國也開支面向計算貧窮,即使在政府的報告中亦承認現時貧窮線的限制。今年報告雖提及委員會將以「2014/15 年住戶開支統計調查」結果,分析貧窮住戶開支情況作參考,但卻未有計劃設定「開支/基本生活」面向的貧窮線或其他貧窮指標,政府多番強調長者貧窮有「低收入、高資產」的高估因素,卻甚少提及「高開支」的低估因素(如住屋開支甚高的劏房戶),有意減少公眾了解多面向貧窮的情況。
3. 公屋量化計算問題
扶貧報告中提及將公屋量化為扶貧功效,計算後貧窮人口大跌近30萬,事實上,公屋雖有扶貧效果,但卻不應如此作量化計算,最大問題在於,現時計算方法以私樓租金與公屋租金的差距作計算,但只要私樓租金上升,部份公屋戶會在沒有增加收入下「自動脫貧」,政府即使沒有扶貧工作,也會有「扶貧效果」;即使報告附錄亦有提及當中限制,但官員依然以此作為政績公布。反之,政府應考慮以公屋輪候個案、劏房住戶人數、租金佔入息比例等指標以評估「住屋貧窮」情況。
4. 扶貧工作欠全面
扶貧高峰會的內容大多放於分析及表示政府的政績,未有突出現存貧窮多面向的貧窮問題,包括勞工工資仍然低微;住屋及日常開支急升,收入上升仍未能改善生活;長者及殘疾人士的照顧及住宿問題;貧富懸殊帶來的社會不穩定;婦女照顧家庭而未能就業;貧窮兒童及青年的欠缺上流機會等等的問題,政府雖有表示關注,卻多年未能改善情況。
以下是本會針對現時情況作出的建議︰
1.扶貧思維需要更新 處理貧富懸殊問題
現時扶貧工作欠缺遠見,未能突破既往多年的框架,缺乏想像力。現屆政府扶貧主軸以福利旨在幫助「最有需要」的人,以及強調鼓勵就業、自力更生。前者呈現剩餘福利所強調個人和家庭作為主要支援,問題多源自能力或動力不足、際遇欠佳,政府只作低度及補救,不願介入市場和權力結構;後者則配合自給自足、就業為本的工作福利理念,鞏固「低薪比無薪好,有工比無工好」的迷思。不單扶貧,政府亦應致力處理貧富懸殊的不平等問題,包括減少市民在收入、資產及住房方面的的極大差距,減少社會不穩定。
2.盡快訂立基本生活保障線
政府單以全港不同住戶人數的入息中位數50%量度貧窮(收入線),未有計及實質生活需要,且措施僅為分析貧窮的工具,對整全扶貧藍圖及目標一直未有明確地回應。貧窮問題不單未有明顯紓緩,相反市民所面對的物價、租金壓力持續上升,統計數字亦反映出香港貧富懸殊愈趨嚴峻。其實政府應於單一貧窮線外,參考歐美國家經驗,以開支和社會匱乏(social deprivation)的角度更立體地理解和處理貧窮,如定立「基本生活保障線」,以提供基層基本生活保障和累積資本。
3.促訂立具體減貧目標
政府部門和扶貧委員會應盡快訂立具體及實質的減貧目標,參考聯合國及歐美國家,訂立於一定年期內減少貧窮人口或貧窮率的目標,例如聯合國有千年發展目標,目標將貧窮人口減半,或英國目標在年內將貧窮兒童人口至一定比例等,雖然未必能完全達標,但有具體的方向目標,是更有助政府的扶貧工作及制定針對的政策。。政府應盡快配合貧窮線制訂具體及可實行的政策介入,以短中長期目標訂立減貧路線圖,務求將本地貧窮率降低及直接減少貧窮人口。
4.打破扶貧委員會黑箱作業
扶貧委員會會的組成並不能反映市民的意見,及運作亦極不透明。現時扶貧委員會有21名非官方委員,全由政府委任。雖然扶貧委員的職責是要制定扶助弱勢社群的政策,但是現時的成員組成嚴重偏向商界,在21名委員中(包括2015年12月離任的黃友嘉先生),有9名帶明顯的商界背景,另有2名學者是於院校任教經濟學系及金融學。我們懷疑這批委員是否能切身處地了解基層市民的處境,而當扶貧政策與商界利益存在衝突時,這批委員會能否客觀判斷。
此外,扶貧委員會的運作亦黑箱作業,不但市民無從得知會議的議程及會期,討論的過程亦不公開。甚至據悉連扶貧委員會的委員亦往往只有在會議的前數天才會收到會議議程。一個制訂扶貧政策,影響萬千弱勢社群福祉的官方架構,市民竟然無從得悉其討論內容,實在常荒謬。
5.改革不義稅制,公義分配社會資源
香港政府素來以「低稅率、簡單稅制」為香港經濟發展的成功方程式,但這樣的發展邏輯正是導致香港財富分配極度不均的原因。香港貧富懸殊問題,堅尼系數達0.537,為全球已發展地區中最高,遠超0.4的警戒線,接近0.6的極高水平。要改善貧富懸殊的問題,除了福利政策外,亦需要進一步以稅制著手。香港政府現時香港稅制並不能體現「富者多付」的公平原則, 以股息稅為例,香港不少富商以股息主要個人收入,由於香港沒有股息稅,數以十億計的收入並未徵收任何稅款,這是可等荒謬!向富人徵稅是現今保障政府收入及有效分配資源的重要方向,亦可增加資源加強有利民生的扶貧政策。
資本集中的經濟結構所隱藏的危機已在不同的社會層面亮出警號,若不從財富分配的根源入手,情況難以扭轉。故此,我們要求政府開徵不同「富豪稅」,長遠設立累進利得稅率、設立大額股息稅、資產增值稅、累進房產稅項、恢復遺產稅等。希望以稅制改革進行社會財富再分配,達致限富減貧的效果,建立公義分配資源的社會制度。
6.多面向處理貧窮問題
扶貧工作不單限於個別政策,應該多管齊下,保障基層生活︰勞工方面,提升最低工資、設立標準工時、取消強積金對沖、檢討低津金額及簡化申請;基本生活保障︰檢討綜援金及申請制度,取消「衰仔紙」安排;就業方面︰各區增設墟市、增加託兒服務、促進婦女就業;開支方面︰分部回購領展商場街市,減少壟斷、減輕市民開支;住屋方面,大幅增建公屋、設立租務管制、短期建設過渡房屋紓緩劏房問題;長者方面︰設立全民退休保障、增加社區照顧服務及院舍等。還有更多面向的政府可以促進扶貧工作,政府現有逾8,700億恆常財政儲備,過去每年更多次水浸派糖,平均每年近300億,絕對有財力推出更多政策扶貧,改善基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