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張超雄 : 施政報告黔驢技窮

施政報告黔驢技窮

《明報》 2010年10月15日
張超雄 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正言匯社社長

今年施政報告的英文題目是 “Sharing Prosperity for a Caring Society” (為一個關懷社會分享繁榮),似乎要將內容集中在民生方面,加上官員事前向傳媒「吹風」,稱今次報告將主力回應房屋和社會福利的需要,令人一時幾乎以為特首真的要在財富分配上做些政策,以針對極嚴重的貧富懸殊問題。而施政報告亦的確認:「香港當前的社會矛盾,部分源自貧富差距。」但令人失望的,是特首的解決方案竟然是老調重彈,與改善社會的財富分配毫無關係。

以目前特區政府超過二萬億元的雄厚儲備,曾蔭權絕對可以動用部分資源,投放於一些長遠及具策略性的項目。他認為教育是減少跨代貧窮的治本之道,又不斷重覆甚麽全球化、經濟轉型、知識型經濟這些老掉牙的貧窮原因。還以為他會大刀闊斧地增加大學學額,豈料他竟然提出只會在2013年才增加至一萬五千個,實質上只是增加了380個學額。但在新學制下,爭入大學的人數卻會由三萬變成八萬,到時被淘汰的學生的比例大增,失望的情緒將會同樣升溫,即使將副學士升上大學的學額倍增至4000,實際上副學士的升讀率只增至13%,望大學門輕嘆的仍佔大多數,他們只能爭入自資課程,最後負上一身債才能完成大學,對於基層家庭,這是何等的不公平!社會流動就是在這些短視孤寒的教育政策下被嚴重窒礙了。

另一「新猷」,就是成立一個100億的關愛基金,同樣是官商民合作,同樣是與商界配對,不同的是這次由政府出手要求商界捐款,而非由民間團體自己張羅。但我們不是已經成立了林林總總的基金了嗎?董建華早就成立了優質教育基金、社區投資共享基金,後來又有攜手扶弱基金、兒童發展基金、伙伴倡自強...等等。還有,由社署管理的獎券基金更有水浸之嫌,我們要這麽多官方的基金幹啥?過去它們做了些甚麽去減少貧富懸殊?新的基金是要幫助一些綜援以外但有需要的人,這正正顯示了綜援網的疏漏。那為甚麼不去修訂政策,卻要再設立一個基金,浪費額外的行政費去為不健全的政策執漏?若果這些清貧老人、新移民、傷殘人士及長期病患者有真正需要,為甚麼不正正當當地通過政府的政策去協助他們?

倘且,在親疏有別的政治下,政府只會委任自己人去控制這些基金,然後這些自己人再分配資源給自己人。所發揮的扶貧作用極為有限。這個關愛基金還帶來額的問題:世界上那裡會有一個坐擁二萬億的政府要伸手問商界捐錢的?又有那個富豪會選擇捐錢給政府,而不直接捐給有需要的群體?據報導,各大地產商已紛紛認捐,數目已超過8億。可是,這些捐獻很明顯是基於政治考慮,而負責這個基金的唐英年,就要負起這50億的政治成本了。

對於弱勢社群,施政報告蜻蜓點水式地提及,但沒有提出新措施。其實大部分的內容,是擴大一些現有服務,或重覆去年甚至是前年說要做但未能落實的工作。讀罷整份施政報告,實在沒法令人聯想到一個關愛社會;身處困境的基層市民,亦無法看見曙光。市民沒法從施政報告得到願景和盼望,是報告最大敗筆。看來特首的政治化裝師已經黔驢技窮,無法再為主人聲東擊西,管理好市民的期望,在走進跛腳鴨階段的最後兩年給大家留一點好印象。

其實以香港的政治結構,政府是「行政霸道」地大權在握,曾蔭權沒有必要做跛腳鴨。可惜他從來都不是個領袖,亦沒有把民生放在心上。施政報告只能零碎地將很多小恩小惠雜亂地放在一起。對於結構性的問題、長遠規劃、過去政策的缺失完全迴避。因此,我建議,施政報告的標題應更正為:「民心我心冇你心 同舟共濟你負責 繁榮共享盡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