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無線新聞截圖
人大常委會本週將會定出香港政改的決議文本,盛傳的文本為香港的民主普選劃上休止符。提名委員會維持四大界別、1200人組成不變,不增加其他提名(包括公民提名)方法;必須獲提委會過半提名才可出閘;獲提名人數最多為三人。根據這個「人大政改框架」,再比照本港各大政黨團體的政改方案提議,除泛民主派、中間派提出的所有方案均不符合框架外,連民建聯、經民聯、13學者、「沉默大多數」的周融等親建制方案亦不符框架,只有工聯會及鄉議局的方案過關。
過去兩天,北京又放出「讓一部份人先民主起來」的風聲,在大陸這意味著「先黨內,後黨外」,在香港則很可能演變為「先利益集團,後普羅市民」享有平等的民主權利,而手法就是把提名門檻提到過半數提委支持,候選人限在最多三人,更不排除只有一個候選人的情況。
工商學者「沉默大多數」無一倖免
一直走在反佔中最前線的幫港出聲、反佔中保普選大聯盟成員周融,在今年1月以個人名義提出的方案亦不符合「人大框架」。周融建議提名委員會以全票制(即1人投3票),選出3名特首候選人,建議並無候選人必須獲過半數提委支持的要求,不符「人大框架」。
自由黨及經民聯方案的死因與周融方案類同。自由黨方案中,雖然提名權緊握在提委會手上,候選人上限亦是3人,但沒要求必須獲過半數提委支持,只取得票最多的3人成為正式特首候選人。經民聯提出的方案亦沒要求過半數提委支持,成員甚至曾向報章表示「過半數門檻是比較嚴苛」。
被視為親建制的13學者方案,建議四大界別各新增300名民選委員,當然不可能符合「人大框架」。
民建聯方案被「篩走」
民建聯在今年4月提出政改方案,建議提委原來四大界別、1200至1600人組成,而有意參選者先獲得十分之一提名才能成為特首候選人,於提委預選中須獲得過半數支持,並把候選人人數限於2至4人。儘管方案被批評為極保守,卻可能也不符合人大所訂下的最多3個候選的框架。
工聯會、鄉議局方案「二揀一」
極可能出線的工聯會方案,則要求候選人在提委初選時必須得到過半的支持,才能參與普選,而候選人人數則限在2至3人。
鄉議局方案在4月公佈時,被稱為「極保守」,方案除建議提委由1200至1600人組成外,希望參選者需分別獲四個界別各10%或12.5%選委提名方可成為候選人。鄉議局同樣建議候選人數目上限為三人,必須獲過半數提委支持。此方案的設計確保鄉議局在第四界別的26個議席能發揮關鍵作用,但這或會出現「騎劫」其他提委的「集體意志」,不大可能會被接納。
過半數門檻,唐英年無法出閘!葉劉淑儀「無行」!
2012年行政長官選舉候選人唐英年,雖然在不同場合強調過半提委門檻合理,但人大今次的決議,能不令自視為建制派的本地商界心寒嗎?
自由黨及經民聯的政改方案,均沒有過半數門檻,原因是過半數門檻,隨時令「操盤者」將唐英年式的商界代表一併擋於普選的大門之外!在2012特首選舉中,未能取得足夠委員提名的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應該也同樣擔心,這反映在匯賢智庫的政改意見書中,指「全票制容易讓提委會中較大陣營囊括所有席位」,明顯不會同意「過半數門檻」,近月亦在接受訪問時表示「相信港人較難接受」。
2012年特首選舉,梁振英在負面民意下中央全力支持,獲689票當選,假如2017年特首選舉,中央提早在出閘一關「吹雞」,只須操控1200名選委中的601名,然後指令他們只提名一名類似梁振英的「中央代理人」,結果是只有「梁振英」獲過半數提委支持出閘,自動當選行政長官,一人一票都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