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就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的呼籲

就2017年行政長官選舉的呼籲

攝:Manson Wong

今年三月,香港即將舉行新一屆行政長官選舉。七月一日,是香港主權移交二十周年,香港人爭取普選的路途依然崎嶇,社會撕裂仍未休止。香港天主教會在2012年2月19日發表了一份「對未來特區政府的一些期望」,包括2017年落實全民雙普選。我們作為教會肢體,仍要不厭其煩,透過反省現況,批判香港不民主政制對香港的禍害,並邀請教友以具體行動回應香港當前的根本矛盾。

小圈子選舉下,港人成為「二等公民」

今次特首選舉,不少民主運動支持者,本著寸土必爭的精神和阻止現屆特首連任的策略,透過積極參與選委會選舉成為選委,意圖在選舉提名和投票過程發揮關鍵少數作用;加上傳媒廣泛報導,令這個僅由一千二百人參與的所謂特首「選舉」,頓變如假似真,令香港人以為參與其中。但事實上,目前選舉委員會的組成辦法和選舉制度,只為有利中國政府控制選舉結果和保障港陸政商界的政治經濟利益。組成選委會的四大界別傾斜工商界;其選舉制度仍然容納公司/團體票;大部分選委會成員亦以專業人士和政經精英為主,其選民亦僅有二十多萬。換言之,這個選舉制度剝奪了香港社會多數人,尤其是社會弱勢和普羅大眾的平等政治權利;即使特首候選人和選委出於競選壓力而主動探訪社會弱勢,也無改兩者間極不對等的權力關係,結果是多數,損害人性尊嚴,違反民主原則。

選擇優先關愛窮人

我們相信,社會一切制度,旨在促進公益(common good),以恢復人性尊嚴。教宗方濟各在《願你受讚頌》通諭中,力陳公益的重要:公益是基於對人本身的尊重,連同人基本的及不可剝奪的權利,以達至他或她的全人發展。公益要求借重某種秩序以達到社會和諧、穩定和安全。若不特別關注分配正義,則無法建立秩序。為了有果效地實踐公益,選擇優先關愛窮人是迫切必要的基本倫理;同時,亦要保持世代之間的精誠團結。(#157-#159)基於特首選舉的制度邏輯,參選人主力爭取不同專業界別的選委支持,往往著力於關乎界別利益的政綱,而忽略保障弱勢和基層勞工的具體政策,比如拒絕承諾全民退休保障和標準工時。我們認為,公益並非不同團體的利益聚合;目前的選舉制度不但無法促進公益,反而鞏固界別優先的管治思維,維持精英主政的殖民格局,無助社會大眾以至世代之間的精誠團結。

以先知性的宣講和行動,見證福音的喜樂

目前特首選舉「假戲真做」的氣氛,一方面出於民主運動部分參與者的策略考慮,也基於社會大眾對現任特首和其利益集團在過往五年的倒行逆施感到失望、厭惡、疲累,甚至恐懼;這些消極的社會心理,令不少民主運動支持者急於改變現狀,不惜一切可行辦法,儘管這些方法和民主原則有距離。我們認為,追求即時效果的政治策略或針對個別人士的宣洩行為,無助消除這些植入人心的政治恐懼和疲勞;真正能根除它們的,是一個全面的、予人希望的新社會願景;這願景,只能來自我們信仰的耶穌基督。衪道成肉身,治癒人身、心、靈的創傷,並透過宣講天國和斥責權貴,向猶太人啟示了一個新的願景,就是天國的圖像。梵二大公會議提醒我們:「我們這時代的人們,尤其貧困者和遭受折磨者,所有喜樂與期望、愁苦與焦慮,亦是基督信徒的喜樂與期望、愁苦和焦慮。」(《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1),我們作為基督徒,亦要透過默觀式的生活方式,體會、洞察、關懷近人和社會現況;並以先知性的宣講和行動,在香港社會建設天國,見證福音的喜樂。

教宗方濟各提醒我們:「熱愛社會和投身於公益都是愛德的卓越表現,不只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同時影響社會、經濟、政治的關係⋯⋯當一個人感到天主正召叫他偕同他人一起融入社會的動力中,他一定明白這也是靈修的一部分,即實踐愛德,藉此變得成熟和有聖德。」(《願你受讚頌》#231)換言之,關心香港社會的政治發展和投身公共參與,皆可為修德成聖之途。

我們是「締造和平的人」

最後,教宗在今年題為《非暴力:一種締造「和平」的政治風格 》的世界和平日文告中,藉引述甘地、馬丁路德金和聖若望保祿二世,肯定非暴力行動的價值:「以決斷和一貫的態度力行非暴力,已產生了可觀的成果⋯⋯我們也不能忘記,歐洲共產政權被推翻的那多事的十年。基督信仰團體不斷的祈禱和勇敢的行動,對此貢獻良多。」 、「世界上萬物彼此都是相關連的。分歧差異當然會造成摩擦。但讓我們以建設性和非暴力的態度面對,這樣、在衝突、緊張、對立的生活環境中能達致多元並賦予生命的合一」 (《2017年世界和平日文告》)我們是「締造和平的人」,卻不等於在公共行動中獨善其身;反之,堅持非暴力原則參與民間運動,亦為教會所鼓勵。

我們敦請每位教友,積極關注特首選舉的形勢發展之餘,並身體力行,參與民間社會反對特首「小圈子」選舉的行動,爭取全面落實真正,普及而平等的選舉制度。

2017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