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逃犯條例》修訂爭議不絕,特首把其中一個原因歸咎於與青年溝通不足,然後紛紛私下邀請年輕人會面。香港融樂會作為就少數族裔平等權利政策倡議的機構,7月初也曾透過第三者被行政會議成員聯絡上,以邀請少數族裔青年閉門見特首。當民間反修例行動連綿不絕、政府持續拒絕與公眾對話之際,受行會成員邀請讓少數族裔得到見特首的機會,實在受寵若驚。
行會邀見特首 「如不懂粵語最好自行離席」
但如此「光榮」的機會,融樂會最後卻選擇不參與,除了是對會議不能公開的機密程度大惑不解,例如秘密得只會在會議前兩小時才通知地點,更對政府在邀請時對少數族裔的態度感到不忿。行會成員竟從短訊告知,如打算參與的少數族裔朋友不能以廣東話溝通,那最好自行離席。
行會難道不曉得有些少數族裔不能說廣東話,是因為香港中文教育制度不完善所致?融樂會倡議了10多年,要求一個適合的第二語言課程,好讓母語不是中文的少數族裔學童能達至華裔學生的中文水平。是政府一直充耳不聞,只用資助及校本課程來敷衍了事,令土生土長的少數族裔花足15 年,只被教導至小二的主流中文程度。為了會面時的方便而拒不諳中文的少數族裔於門外,不就是把政策失誤的過失,歸咎並怪責於少數族裔身上嗎?
及後,與靑年會面不成,政府則趕快專注於施政報告公眾諮詢,選擇第一炮就舉辦少數族裔諮詢會,更心急到只在會議前兩個工作天,在辦公時間後只以傳真方式發邀請。相信被邀請的,都不是一班游手好閒、隨傳隨到的團體。要做好準備並進行有效諮詢,少數族裔服務機構不僅要以團體身分出席,更應在會議前組織少數族裔會員會面並收集意見。只給予一個周末的時間去準備,未免太強人所難。這來得匆忙的諮詢邀請,令不少少數族裔群體及參與諮詢的機構,都不禁質疑政府對少數族裔的尊重:究竟政府是否有聆聽少數族裔聲音的誠意?還是只為填表證明已諮詢了這群體,當交功課呢?
這屆政府無疑在少數族裔扶貧政策上花了不少資源,但除此之外,似乎一直忽視問題的根源。政府要牢記少數族裔也是香港人,亦需要同樣的尊重及平等機會。我們期待政府對少數族裔的態度有所改變,率先要履行承諾在現屆政府內修訂《種族歧視條例》,令其與另外3條歧視條例看齊,訂明政府在執行職務和行使職權時作出種族歧視亦屬違法。少數族裔從來要求的都不是被優待,而是作為本地居民的一分子,也同樣希望透過主流教育學習中文,融入社會。政府急切需要發展中文作為第二語言政策,讓在港土生土長的少數族裔學生,即使中文並非他們母語,亦能在課堂上以合適方法,循序漸進地學習至主流中文的程度。
(編者按: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來稿原題為「『如不懂中文最好自行離席』——政府對少數族裔的尊重及誠意」)
作者是香港融樂會總幹事張鳳美
原文刊在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