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為香港運輸物流學會交通政策小組委員暨尖碼之聲主席
運輸署近日就專線小巴服務提出無障礙設施建議,當中包括要求新出牌的小巴額外加添一腳踏以作為無障礙設施,就此,我十分擔心有關的建議最終只會落得浪費的下場。
作為一位曾兼職駕駛無障礙巴士以及曾任職於特種車輛改裝商的行內人,我可以用經驗去講俾大家聽,這一級的腳踏,如果是電動的話,故障的機會非常之高,隨時「有得睇無用得」,因此後來引入的無障礙巴士,都改為採用手動的腳踢式腳踏, 但這種腳踏的操作是需要司機在停定車拉好手掣後,司機位除下安全帶開門落地,走到車身另一邊的中門旁邊用腳操控。我們是專門負責服務行動不便人士,故然會十分樂意去落車操作腳踏,但試想像一下一般小巴的評作模式,一般小巴司機會否願意站站又上又落去開腳踏,完全不會「黑面」?甚至為免麻煩,結果扮睇唔到個客飛站?還要想想,不少小巴司機本身已是老人,要他們在路邊又上又落,隨時引起更多交通意外,而且原本的梯級仍然存在,對行動不便的乘客依然不便,使用輪椅乘客仍沒法用自身能力登車,莫非要他們「用自己的方法上車」?
小巴如果仍是公共交通之一份子,就是會服務市民,它就算是服務偏遠新界地區,仍是會有長者及輪椅人士使用,如果沒有計劃小巴無障礙化之時間表,這加中門腳踏,便像是對癌症病人使用止痛藥 – 治標不治本!
只有修改法例,放寬小巴尺寸及重量以及座位數量的限制,加上政府提供換車資助,多管齊下吸引營運商引入低地台化小巴,才是真正的無障礙交通!去年,我就和公民黨的朋友率先提出引入低地台小巴的要求,並將研究資料交予運輸署。
這邊廂,澳門已經比我們行前一步,澳門當局已研究在行經醫院的路線提供低地台小巴的可行性,近日更傳出消息當地的營運商正接洽日本的車廠,引入日本已廣泛使用的低地台小巴。
運輸署一天到黑想將唔夠客的專利巴士線改為用專線小巴行走,去年就想取消行經廣播道及喇沙利道一帶的九巴208並用專線小巴轉乘代替,結果因使該路段失去唯一的無障礙公共交通而被炮轟,最後只好放棄實施,如果單純地以為加一級梯級就是無障礙交通,簡直是天荒夜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