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核問題鬧了超過兩年,已經變成「巴以衝突」或者「美軍撤出伊拉克時間」之類尾大不掉的「新聞票房毒藥」,一提就打呵欠。不過只要換個角度,從文化衝突的角度看,還是可以讀出點趣味來。英國《衛報》早前一篇報道,挺戲劇化地描述了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和歐洲外交官的一次會面。
報道是這樣的:去年九月,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三十八樓的秘書長辦公室內,五個人、一班助手和另一大班翻譯在開會。記者將艾哈邁迪內賈德說得像個黑幫小頭目,小頭目向三個聯手的黑幫大頭目﹝英、法、德外長﹞發難:「不要妄想用制裁來威脅我們,你會後悔的。」
德國外長費舍爾首先回應:「這完全是不對的,你沒有權這樣說。總統先生,很明顯你對談判的文件不太認識。我在過去三年一直緊貼整個過程,我可以說你誤解了一些事情。」
法國外長布拉松接着說:「我們對你沒信心。」「那我是不是該走了?」小頭目一句頂回去。我想像文質彬彬的布拉松的額頭冒了一滴汗:「不不不,但你必須明白,一切回到最初都是信心問題。」
會議結束,幾個大頭目如墮五里霧中。一名官員向記者說:「沒有人相信發生了什麼事。那些我們多年來一直遵守的遊戲規則,全都被翻轉了。他根本不按外交辭令說話,就像剛剛才由深山出來的。」
我覺得西方傳媒看到艾哈邁迪內賈德上台,其實挺高興的,因為這個人似乎完全符合他們心目中的東方/ 伊斯蘭印象:大鄉里、衝動、神經質、不可理喻、墨守成規,為他們帶來源源不絕的挖苦材料。這也配合了西方傳媒/ 政界在整個核問題上的論述,即是像伊朗這樣的東方國家,一旦讓它掌握提煉濃縮鈾的技術,它就一定會用來生產核武器;而因為伊朗是一個神經質和不可理喻的國家,一旦發展了核武器,就會隨時用來對付以色列、美國、以至全世界。﹝而以色列,只因為它是以色列,就算不加入《核不擴散條約》,就算明明發展了大量核武,聯合國安理會也不會通過制裁。﹞
到了零六年一月,原本拖拖拉拉的核危機突然急轉直下,歐盟和美國來個加速,表示核談判已經走入死胡同,必須交由安理會考慮制裁。提醒一下沒有留意事件的讀者,在此之前,各方正討論俄羅斯提出的折衷方案,由俄羅斯與伊朗合作,在俄羅斯境內提煉濃縮鈾。伊朗對方案的反應由最初的冷淡變成願意考慮,而歐盟本來也同意在月中恢復與伊朗談判。再之前的背景是,伊朗否決了歐盟提出的解決方案﹝包括經濟好處,以及支持興建中亞經伊朗的油氣管﹞,堅持要自行提煉核燃料。
為什麼西方國家突然變臉?為什麼連平日說話謹慎的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巴拉迪都說出「不排除伊朗可能有秘密的核武計劃,甚至可以在幾個月內製成核武器」?因為大家都明白到,伊朗不是朝鮮,朝鮮在國內沒有輿論壓力﹝控制嚴密﹞,沒有什麼談判籌碼,目標也很簡單﹝只想令政權維持下去﹞,因此它有需要時可以聲稱自己已擁有核武器,達到目的後它也可以隨時放棄核武器。
但伊朗問題複雜得多。這裏我想介紹一下伊朗國內的傳媒和輿論。伊朗的傳媒生態和國內挺相似,國家有一定的管制,但記者和編輯又會嘗試打擦邊球,就是說,伊朗的傳媒很大程度上還是反映了民意的走向。伊朗輿論有兩個突出的現象。第一是,無論是保守派還是改革派的報章,都不會說伊朗的「真正目標」是發展核武器;第二是,我沒有見到任何一篇評論,會建議伊朗應該放棄核能發電計劃,而只有很少評論會接納俄羅斯的方案,放棄在伊朗境內生產核燃料。第一點令我明白,我們不能以為,伊朗人好像美國人一樣,認為伊朗政府真的在秘密發展核武。伊朗人不是這樣想的,伊朗輿論的潛台詞就是,伊朗首先要捍衛自己發展核子技術、核能發電的權利,是不是或者應不應發展核武根本不是主題。第二點令我明白,捍衛發展核技術的權利,已經提升到關乎民族國家尊嚴的程度,雖然短期來說,身為第四大石油和第二大天然氣輸出國,伊朗確實沒有客觀理由去堅持發展核能發電。打個類比,伊朗輿論對於發展核技術權利的堅持,已經到了像國內輿論堅持反分 裂和反台獨的高度。
有了這點認識,我們會發現,西方和伊朗國內輿論的分野非常大,誤解也很深。美國人覺得伊朗在威脅世界,伊朗人覺得美國在威脅世界,大家根本沒有在對話。而我們也可以預測,西方國家根本拿伊朗沒辦法,伊朗政府實在有太多籌碼。它有一個上述的西方人不明白的輿論支持,政府又成功地將核計劃和國家尊嚴綑綁在一起﹝以伊朗被列強控制的近代史作為背景,中國人當然也很明白當中的滋味﹞,而更重要的是,它有足夠反制裁西方的石油和天然氣。在原油期貨價格維持在六十美元以上的今天,任哪個國家都擔當不起刺激伊朗停止出口石油。在不到一個月前,我們才見證了俄羅斯如何用國內的天然氣儲備教訓了改親西方的烏克蘭一頓,而間接受影響的歐盟,馬上寢食難安,加入斡旋,可見在這個年頭,能源儲備的政治力量有多大。
我最希望提出的觀點是,不要被西方傳媒的報道牽着鼻子走,伊朗沒想像般壞,美國和歐盟也沒有想像般正義。也許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了解「伊朗威脅世界」這句話──﹝補:即是伊朗的威脅並不是來自軍事上﹞伊朗是要嘗試用石油的政治力量,擾亂目前由美歐主導的世界秩序,令自己在新的以能源定輸贏的國際棋局上冒起頭來。﹝補:我寫「以能源定輸贏」這幾個字時沒有經過深思,只是一個錯不了的修辭﹝滴汗.....﹞,在這個填充格裏好像填什麼也可以找到理由﹞
最後提一個可能會令伊朗屈服的方法:禁止伊朗國家足球隊參加今年的世界杯決賽周。以伊朗人對足球的熱情,這個方法肯定比安理會經濟制裁更有效,足球才是超越國界的語言。
不過聽聞國際足協已經否決了這個建議。
照片來自:S n o R k e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