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的亞太格局雖然仍是以美國、日本及澳洲為主導,但隨著中國及俄羅斯近年因「多極化」的訴求越走越近,亞太地區似有兩種對立的勢力。基於勢力平衡的考慮,任何一方都希望得到印度的支持,甚至把印度拉到自己的一方。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早前訪問印度可說是志在必得,務必要取得印度的支持以配合日本「自由與繁榮之弧」的外交策略。首先,安倍除了以首相身份之外,亦是以經濟代表團團長的身份到訪,伴隨他左右的有豐田、三菱電機、佳能及日立集團等的行政總裁,加上其他公司代表的人數達百人之多。印度對日本公司的投資需求甚殷,再加上日本對新德里至孟買工業走廊 (Delhi-Mumbai Industrial Corridor) 提供的經濟援助,日本對印度的經濟影響力絕對不能忽視。第二,日本有意效法美國,向印度洽談民用核技術發展及合作。日本此舉是有意向印度表明其新的外交政策,由以往反對印度1998年的核試及在未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的情況下發展核技術,轉變為默認印度是核子大國,調子與美國如出一轍。雖然雙方今次未有達成任何合作協議,但相信日本已在印度人心中建立了良好的印象。第三,安倍此行亦為深化印度總理辛格去年12月訪問日本時所簽署的《邁向日印戰略與全球夥伴共同宣言》。日本去年5月亦曾成功邀請印度參與包括美國、日本及澳洲在內的4國戰略對話,相信安倍會藉著今次訪問進一步加強雙方高層的軍事交流,並遊說印度加強與美日澳的戰略合作。
印度接待安倍的訪問規格亦不下於中俄的領導人。雖然安倍是上任後第一次出訪印度,但已獲邀於印度國會發表演說。對上一次有此待遇的訪印元首,要追索到2000年時的前美國總統克林頓了。印度對日本提出的戰略合作亦顯得樂於接受,下月美日澳的艦隊將在孟加拉灣與印度舉行大型的海上軍事演習。印度一直希望確立其在印度洋及南亞的軍事地位,卻又怕像過去在安達曼群島建立軍事基地一樣惹來馬來西亞、印尼及其他東盟成員國的猜忌。現在日本如此創造時勢,成了印度名正言順崛起的及時雨。對印度來說,與日本發展戰略伙伴關係所背負的包袱及顧慮比中國來說少得多。就如安倍於印度國會內所言一樣,至少日本是民主國家,日印兩國的國際價值觀如自由、民主及戰略利益等相近。再者,日本與巴基斯坦沒有緊密的軍事關係、日本與印度沒有邊界糾紛以及日本的地緣政治利益不會直接威脅到印度的利益。
順理成章,很多評論都指印度會加入美日澳的一方以便牽制中國。但觀乎印度對中俄的態度,印度志不在此。本年初中國試射反衛星導彈,印度與俄羅斯發出共同聲明表示對中國的試射感到遺憾並重新反對太空軍事化,但指出中國並非首個試射該類武器的國家,矛頭直指布殊為武裝太空而於去年底簽署的《國家航天政策》。另外,中俄早前聯手於聯合國否決美國對緬甸人權狀況的提案,印度的外交部長隨後訪問緬甸時表示,印度雖然支持其他國家實行民主,但無意以人道理由介入別國內政。再者,印度重申不會協助其他國家以任何方式圍堵或牽制中國,可見印度並不是對美日澳的一方唯唯諾諾。印度對美國於亞太地區的主導角色亦有保留,特別是美國近年因反恐而加強與巴基斯坦的合作,提升巴國的國際地位;而及有印度官員稱美國持有雙重標準,對人權狀況欠佳的中國一直採取容忍的政策,卻又以強硬態度逼迫其他有人權問題的國家,令印度感到美國並不是一個忠實的仲裁者。印度無法認同現時的美國霸權。與此同時,印度與中俄商討建構新國際秩序的契機便乘時而起。
印度刻意遊走於中俄與美日澳之間,與任何一方合作都稱不針對第三國,為的就是謀取最大的國家利益。因為印度很清楚自己在雙方的地緣戰略價值,只要印度一日未揭底牌,中俄及美日澳為了拉攏又好,減低印度與另一方合作的機會或緊密程度也好,印度都會不時收到雙方的賀禮。安倍此行如果對印度抱有太多幻想的話,恐怕只是一廂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