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臨近特區成立20週年,各大媒體都在做回顧系列,我也接到不同媒體朋友邀請做數據分析。其中一個問得較多的問題,是年輕人的怨氣。這條問題很闊,不過政府往往會將之簡化為物質層面的問題。也好,我們就儘管從物質層面問一次。
2. 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每年都會統計該年度畢業生所得的平均工資,從1997到最新的數字是2015,從這些數據當中可以看到特區20年的起起落落。先看實數,1997的整體平均是14250,到2015的的整體平均是18583,表面看起來增加了30.4%。不過呢個世界有通貨膨脹,經CPI調整後只是增加了7.5%。也就是說今時今日的大學畢業生,份糧不見得比1997的時候好洗好多。
3. 相信大家都會問:扣除樓價又如何?Well,如果把2015年的大學畢業生工資除以1997的數字,再比較2015年的樓價除以1997年的樓價(以中原領先指數為準),大學畢業生工資在扣除樓價後其實倒跌了20.3%,大約打了個八折。注意這是2015年的數字,今日的樓價比2015年已經又升了17%。回顧過去20年,大學畢業生工資大約是在2010年開始俾樓市追過。相反來講,之前的時間樓價算是低水。例如在沙士的時候,大學畢業生工資是97時的2/3,但樓價是97時的1/3。當然,比例低不等如會買得起,03年的香港是賤物鬥窮人。
4. 統計還為不同專業的畢業生做了分類,當中工資最高的是醫科,其次是教育,這個次序應該沒有什麼懸念。注意統計只包括那些在畢業當年的12月已經找到全職工作的人,那些半職、四分一職、十分一職……的情況是不在統計範圍之內的。至於其他的專業,工資水平差別不大,但有些趨勢還是相當有趣的,例如工程和科技的畢業生在過去數年的工資增長速度明顯較高。
5. 補充一下:這兒用的是平均數,Average。每年做統計的時候,總會有一兩個畢業生在問卷中聲稱他們第一份工作就已經月入十萬。這並非全無可能,雖然我常常懷疑出糧的那個人是他老豆。Anyway,如果你發現這個調查的數字比你所知的數字為高,很可能的原因是你已經「被平均」了。
6. 最後提多一次:這只是物質層面的討論。眾多研究已指出,香港年輕人的訴求已進入後物質時代,不是去少幾次日本就可以解決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