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無人有尼龍繩?」路中心的青年大聲呼叫。
今天香港,陽光燦爛。彌敦道與亞皆老街交界本來坐滿了有黑衣人,但陽光灑下來,大家都有點辛苦,在滴汗。物資站的朋友開始傳來雨傘,新的、舊的,彩色的。大家撐開,抵擋著猛烈陽光。過了一會,舉咪的朋友說,有人買了帆布,我們可以築起帳篷。我不期然想,在旺角市中心露營?是有點失真,但這兩天的香港,又有哪件事是大家事前能想像的呢?也許沒有,真的沒有。
然後,本來坐在路中心的市民紛紛站起來,義工張開帆布,然後著大家舉起手,撐起傘,承托帆布。那衹只是一塊布,沒有支架,如何成帳篷?有人弄來了杆,撐住幾個支點,但顯然並不足夠。我們要用繩子,繫在帆布,再縛在周圍的燈柱、交通燈、路牌上。
「有無人有尼龍繩?」路中心的青年大聲呼叫。兩分鐘後,有中年人全身捧著許多個繩球,藍的,紅的,紫的,橙的,趕忙走來。
於是大家開始工作。有的人繼續舉起傘,撐住帆布;有的負責拉繩,固定好位置;年青力壯的則攀上圍欄,打死結,把繩縛在高處。大家低著頭、流著汗,埋頭苦幹。十五分鐘後,一個藍白色的帳篷在旺角市中心築起。猛烈的陽光再阻嚇不了集會的群眾。
帳篷下的我們,就像有了家。這個家,需要我們攜手協力,逐點逐點地編織。過程中或會流汗,甚至滴淚,但大家埋首,大家合作,大家出力,都不過是因為一個簡單的信念:這是我們的家,我們責無旁貸。
帳篷之下,是一張又一張的香港臉孔。與銅鑼灣、金鐘相比,旺角的人也許沒那麼熱血。願意一直坐在馬路的,只有區區幾百,更多的人站在外圍,在圍觀,在拍照,在驚嘆原來旺角市中心會出現如此一幕。現場完全沒有警察,但集會絕對井然有序,每次有人冒出來挑釁,部分群眾會呼喊「走啦!」但更多的人高叫「冷靜!」帳篷下的香港人,正在學習做公民——關心自己家園的公民、和平表達訴求的公民、尊重反對聲音的公民。若你一直懷疑香港成不了一個公民社會,請你來旺角一趟。
集會也沒有正式的主持。穿粉紅色上衣的少年較多用咪,但他不是領袖。任何人,只要願意,都可以走過去,舉起咪,發表意見、抒發感受。集會甚至沒有一套音響器材,只有兩個大聲公,坐前面的也許會聽得見,但坐在稍後位置的,其實聽不清楚說話的內容。但大家仍然繼續待在原地,因為我們前來,我們聚集,我們流汗,根本不是為了聽「主持」的分享,也不是要搞對抗。我們只是在等待,等待自己的家有改變的一天。
等待的時候,不妨仰首,欣賞一下旺角當下的風景。這個地方,許久不再像我們的家了——彌敦道兩旁,是無窮無盡的金舖;亞皆老街兩邊,是招牌永遠閃亮(但連水也無得買)的藥房。
然而這一刻,金舖關上大閘,藥房再沒有人在搜購奶粉。旺角看起來陌生但親切,這個家就像回復了昔日的模樣。當然,大家明瞭,這不過是片刻的安寧,但我們這次走出來,坐下來,為的正是要為我們的家築起帳篷,讓它回復昔日的面貌。
我們的訴求卑微,但香港人會同心協力,撐起帳篷,重新築起香港這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