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半以來,團結香港基金不斷極力鼓吹在本港開展大型填海工程,8月7日更高調召開記者會宣佈其「強化東大嶼都會」大計。翻開不惜工本、題為《跳出框框 想像未來——強化東大嶼都會》的研究報告書,得悉此計劃須填海2,200公頃(較政府建議還要大一倍),可容納70萬至110萬人口, 耗資更超過7,000億元。
下文將詳列我們對團結香港基金部分論點和論據的反駁。
基金聲稱:團結香港基金是獨立的智庫組織。
真相:團結香港基金絕非獨立組織,其創辦人兼主席為前特首董建華,有大型地產商、金融集團和重磅企業撐腰,理事會更充斥特區政府的「自己人」。上述地產商包括新世界、恒基、恒隆、信和、瑞安、世茂和信德;重磅企業有利豐集團和蘭桂坊集團;政府「自己人」則包括李國章、前律政司司長梁愛詩以及前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有地產商和基建企業大開水喉,團結香港基金銀彈充裕,可以大力推廣金主厚愛的大型填海工程,更聲稱填海是香港未來發展的必要步驟。
基金聲稱:香港的土地需求高達9,000公頃,遠超政府規劃署《香港2030+》報告所指的4,800公頃。
真相:所謂9,000公頃土地需求乃極盡誇大之能事。政府的《香港2030+》報告假設樓齡逾70年的房屋單位需要重建,基金則將之降低至50年,藉此誇大房屋需求。談論新地區發展計劃時,基金亦特意採用極低的3.6倍地積比率,而非規劃署指引所訂明的6.5倍。基金刻意壓低重建樓齡門檻和地積比率,其得出的「土地需求」自然水漲船高,甚至是政府預算的兩倍。
基金聲稱:需要強化東大嶼都會處理香港人口增長
真相 :在人口增長放緩、出生率下降的環境下,香港人口升至2043年的822萬便會封頂,其後陸續減少至2066年的720萬,但有了強化東大嶼都會,香港可容納的人口上限便增至940萬。既然香港根本無須容納這麼多人,為甚麼還要為這幅多餘土地大灑金錢,無端減少本可用於社會福利、教育或醫療的資源?
基金聲稱:需要解決目前的住房危機,公屋上樓等待時間長,住在劏房的人生活條件惡劣。
真相:構建「強化東大嶼都會」,需要 20 - 30年以上(詳見下文後面的討論)。 無法幫助那些現在等公屋上樓和住在劏房的人。
基金聲稱:相較與地主議價並回購土地之方案,「強化東大嶼都會」計劃的填海成本相若,甚至更低。
真相:要發展「強化東大嶼都會」,成本遠遠不止填海支出。團結香港基金要在海中心興建一個足以容納110萬人口的都會,就需要興建污水收集系統、道路、公共設施、學校、醫院等基礎建設,也需要公路、鐵路、隧道和天橋連接「強化東大嶼都會」與香港島、九龍和大嶼山等地。相反,向地主回購現有土地之方案無須再行造地,這些土地本身亦已有部分基建準備就緒,成本低廉得多。
基金聲稱:「強化東大嶼都會」可分兩期興建,第一期可於11年後即2029年落成,住戶自此可以入伙,而第二期則需要多三年時間,故只要決策速度夠快,整個「強化東大嶼都會」可於14年內落成。
真相:即使聘用了貴價顧問,團結香港基金似乎仍不了解其計劃涉及多少複雜工程。基金自己勾勒的「強化東大嶼都會」藍圖不只需要填海2,200公頃,更要興建37公里鐵路、20公里道路、五條海底隧道、二條貫穿大嶼山的隧道,以及其他支援110萬人日常生活的基建。基金妄稱以上工程可以在14年內統統完工,如果不是真的糊塗透頂,就是蓄意誤導普羅大眾。
基金聲稱:「強化東大嶼都會」的成本與其他發展計劃相若。
真相:那我們就來比較。洪水橋新發展區將容納250,000人,造價只是500億元,平均每人20萬元。「強化東大嶼都會」的成本卻高達每人70萬元。我們估計它的總成本約為7000億元。只要有機會,我們都一定要重複這個數字。舉一個例,試想像把7000億元投放到全民健保,將可帶來多大的效益。
基金聲稱:開拓更多土地,市民就能居住較大的單位,生活素質得以提升。
真相:假使政府一直不為單位設下最低面積,發展商又怎會建造較大的單位?就算他們願意興建,香港人又哪能負擔?《香港2030+》報告預期住宅單位的平均面積將是800呎,但它的售價將達1500萬元。假如政府津貼買家購買較大單位,壓低樓價,那現有物業就會大幅貶值,樓市將會崩潰。
基金聲稱:「強化東大嶼都會」的居民將享有更多空間,生活素質較佳。
真相:面積2,200公頃的「強化東大嶼都會」將住上110萬人,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50,000人,已接近香港之最;參考名列第一的觀塘區,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56,000人。因此「強化東大嶼都會」的居民將居住於香港最擠迫的一個地方,並以其中的660公頃住宅區尤甚。那裡的人口密度將達每平方公里166,000人,比全球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也就是孟加拉首都達卡的某些區域還要高。
註:以上論點經常由黃元山發表。他是團結香港基金裡「強化東大嶼都會」的首席推銷員,時常在媒體亮相,發表以上見解。在信奉填海教之前,黃元山於投資銀行任職。他也是政府委任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成員之一──是以他還能夠在小組裡推廣團結香港基金的構思,並的確被納入小組的報告當中。我們必須指出當中嚴重的利益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