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回應 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

回應 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

財政司司長今日公布的財政預算案 [註1],醫療衞生經常開支712億元,較去年增加13.3%,當中醫管局的經常撥款614.7億元,增幅超過一成。政府今次較大幅增加撥款,取態較以往積極,本人原則上支持。但我必須強調,政府理財短視,長期忽略醫療軟硬件配套,這次只是「亡羊補牢」措施。

公立醫院超負荷,尤其在流感高峰期,急症室及病床「淪陷」已非新聞。與此同時,一些部門,如心胸肺外科、婦產科、麻醉科、眼科和放射科等的中層醫生離職率較其他部門高。財政預算案中提出的第二個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仍是硬件建設,如何規劃人手資源,配合新發展新服務亦十分重要,醫管局應善用政府增加的經常撥款,改善資源錯配及人手規劃,並提供誘因,例如訂立機制調整HA2員工的每月固定津貼,增加晉升機會,以挽留中層醫生留任公立醫院服務。

自願醫保計劃,取消「必定承保」及「高風險池」,吸引力大減 [註2]。加上缺乏監管、限制病人選擇,以每人每年上限8000元的稅務扣減,鼓勵市民購買自願醫保,效果令人質疑。

政府將透過關愛基金發放的藥物資助金額增至5億元,擴大藥物名冊涵蓋範圍,讓更多需要依賴昂貴自費藥物的病人獲得資助,關鍵仍然是政府是否有決心監管藥物價格。一旦藥廠加價,增加的資助便追不上藥價,病人未能真正受惠 [註3]。

將長者醫療劵累積金額上限由4000元增至5000元,但若不加強監管,只會再次出現使用醫療劵買花膠和太陽眼鏡事件。

最後,政府應居安思危,既然可預留龐大金額發展醫療硬件 [註4],我希望當局積極考慮接納本人及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的建議,針對公營醫療撥款成立基金 [註5],當經濟轉差時,不會因削減開支而影響服務。

立法會議員(醫學界)陳沛然謹啟
2018年2月28日

註:
1 2018-19年度《財政預算案》
2 自願醫保 政府暫緩推行「必須受保」及「設立高風險池」
3 藥物資助:是醫生收費貴,還是藥費貴和儀器收費貴?
4 只加硬件,不準備軟件,結果顯然易見 ..
5 建議成立公共醫療撥款穩定基金
6 亡羊補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