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唔接地氣,非常(唔)德——德輔道中無車化活動與社區影響

攝:Alex Leung

9月26日早上十時至下午四時,德輔道中近上環一段從上環街市起二百米行車路,正舉行「非常()德」活動。據主辦單位早前文案,活動目的為還路於民,並企圖藉此測試中環其他道路於德輔道中禁車下的承載能力以長遠達致主辦的目標:德輔道中無車化,以改善區內空氣質素。本文希望嘗試從活動安排、活動內容、社區反晌、實際交通問題去為各位帶來對是次德輔道中無車化活動的一些反面觀點。

活動安排

其實區議會早有於南北行附近定期舉行假日墟市,今次在行政上理應係墟市行人專用區的延伸。雖然於假日試行雖為一好策略,但於該路段車流最少的日子試行,其結果參考價值亦有限。今次活動封路範圍亦非最繁忙之路段,亦令測試不能得到最佳效果。

DSC09004

主辦機構解釋活動由原訂的1.4公里大幅縮短至近上環的200米,其原因為有政府部門於活動前夕突然不同意開放道路。但眾所周知,政府及受建制派把持的區議會一向過份,很多時候只會「出黎抽水成功爭取,俾人D7就笠水」。主辦曾經表示計劃已縕醞釀十年,而且有前政府官僚參與計劃,絕對責無旁貸。主辦有沒有正式向區議會遞交文件去諮詢意見?一個醞釀十年的計劃,為何會在今年的七月份才開始籌備這個活動?主辦機構有否向當區區議員事先諮詢或合作?既然有前政府官員參與本計畫,他們理應十分清楚這些程序。如果有正式文件在相關會議或機構來討論,將所有文件放在陽光下讓公眾檢視,參與討論,又何以有機會突然讓政府將1.4公里的計劃大幅裁減至200米?

再者,在知道活動只餘下近上環的200米馬路可以使用後,為何主辦單位於網上及發給傳媒的宣傳圖片仍以中環街市附近的模擬圖為主?縱然政府臨時改變發牌條件,主辦單位有否盡其最大努力去解釋事件經過,及將與活動地點不符的模擬圖撤下?

根據主辦的Facebook專頁公布,活動於7月29日公布舉行,活動建議書於8月31日截止收集,其時所有發布資訊仍為1.4km的活動空間,其間專頁保持以每周兩至三篇帖文或連結評論的頻率發帖,其Like數字仍在30人以下。直至9月14日的晚上11時半,才在Facebook 專頁上公布「袋住先」方案-活動由1.4km大幅縮減為只剩下200米。(然而主辦單位Facebook 專頁上的 Cover Photo 活動內容卻一直沿用之前的1.4km版本,直到活動完畢後仍未下架。)

沒有活動的準備工作是不辛苦的。筆者亦非常明白與政府部門周旋的辛勞,但這並不能為其種種不足之處開脫,尤其是次活動得到眾多單位支持,理應有足夠資源去處理這些狀況。若能在計劃初期就開放公眾參與規劃,並且不急於求成,期許以短短的三個月去處理尤其複雜的政府政策部門關係,理應有更多時間去做到真正的參與式規劃,而非只有少數人士能參與相關討論。

DSC09104

活動內容

一個社區活動的特色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建立的,更遑樣一個只是籌劃了短短三個月並且是第一次舉行的活動。但觀乎活動參與團體列表,只有不足四分之一與社區有聯繫,更多的是與本次規劃及社區無甚接點的民間組織或商業機構,大部份內容更令人感覺是將山腰的SOHO區內容,強行搬到山腳下的平民商住區,破壞了當地社區的氣氛,變成了一個離地的嘉年華。

有些個人組織指出事先申請制度令他們這些害怕因「牌頭唔夠大人地點會理」,而且因為討厭「又要寫proposal 又要被人審」,最後未有申請而打算當日到場參與,因為他們相信「公共空間」的理念就是每人皆有權可以使用。活動大幅縮減可用空間下,結果他們到場才發覺一些看似是空地的地方,卻原來早在主辦單位的規劃下屬於某些團體使用,而被主辦單位義工趕走。最後他們要去到一少部份無人看管的緩衝區才能安頓下來。

另外,雖然主辦單位鼓勵參加者以單車前往,但最終場地並無預計單車入口或停泊處。場地封路的安排亦無安排單車通道(法例上電車線不可踩單車,且現場有警察嚴厲阻止),非但不能鼓勵民眾使用單車,反而阻礙單車通勤及單車徑於港島區的推廣。

我們每天都在討論公共空間被過度管理,但是一個理應是演示理想公共空間的活動,卻在種種的因素下反而變成了過度管理。如果在有前官員的協力下走入制度中協調的成品,卻在第一步已不能做到真正的參與式規劃,那又和政府以往的由上而下式管理和假諮詢有何分別?

DSC08958

社區反晌及諮詢方式

失社區者,失天下。今次活動於社區內的參與亦嚴重不足。雖然主辦單位多番表示有和區內商戶協調,但顯然活動前主辦未有與社區有足夠協調,參加單位的編排雜亂且未有對人流及附近商舖作出了解,致令社區對活動目的不了解,未能帶來協同效應。亦有參加組織及人士的行為對商舖做成滋擾,令部分商舖及街坊對於活動反感,長遠對任何在該地區的創新規劃及社區營造帶來負面影響。

嘉年華式活動所吸引的實際參加者,很多都是來自區外的人士,非但不能減少車輛使用量,反而增加了區內的交通負擔。活動所收集的意見亦變得不貼近社區民情,變成「全香港人決定中環上環規劃」。網絡社區的宣傳方面亦似嚴重不足。地區Facebook群組內相關的討論要在活動前幾日才有少量討論,知情者亦不見多。活動舉辦後的電台 Phone in 節目,亦有不少街坊反映活動滋擾社區,非但沒有達到當初預期討論,反而招至社區反感。

有一種說法是是次活動只是一個開展討論的契機,但其根本問題是一個關乎社區的政策推廣活動,連事前同受活動影響的商戶居民接觸都似乎缺乏,活動期間更加缺少了他們作為持分者的參與,而且也未有向他們解釋政策,如何獲得支持?

活動前後的相關規劃諮詢更見不足。活動前在媒體等只能聽到部分活動主辦對於將整條德輔道中變成行人專用區的意見,而未有其他方案的研究。活動期間更只見主辦台附近有少量展版介紹計劃,及在膠草地區有一些已經既定「德輔道中變成禁車區」後構想的多項選擇題讓市民選擇,但卻並未見有其他地方有指示收集非量化非指向性既意見。是否這就是他們所想的由下以上參與式規劃?一個已有晒預設立場既諮詢活動,和政府一直以來的「由上而下」諮詢又有何分別?

DSC08976

實際交通問題

實際討論計劃既可行性,加上交通配套上可否真正實現永久行人電車專區,筆者對此十分有保留。事實上有一堆巴士路線需要靠德輔道中去消化,現時的道路系統下已經難以負荷。如果在不禁止私家車及貨運車輛使用皇后大道中的情況下禁止車輛通行德輔道中,單靠干諾道中及皇后大道中必定不能負荷現時駛經這三條主要幹道的超過300條巴士路線。

有另一個說法為中環灣仔繞道可以舒緩中區塞車問題,令車輛使用德輔道中數量減少,故此德輔道中禁車有可能。雖然中環灣仔繞道理論上的確可以分流部份流經中環核心商業區的車輛流量,但其實際效果仍是未知之數。因為令中區塞車的主要元凶,並非只限於車輛於中區的使用量。

就算中環灣仔繞道通車,只要香港車輛數字不斷上升、「老闆車」繼續違例泊車、落貨貨車繼續被迫路邊落貨、中區警區交通督導員編制繼續只得7名、區內繼續停車場不足、林士街政府停車場繼續拆卸起商廈增加車流量…這些根本的規劃問題、政府政策、市民心態不改變,中環就只會繼續塞車,無限美好的德輔道中行人電車專區美夢就「一定唔得」。

故此筆者個人認為,相關方案應配合現實情況,將計劃調整成限制德輔道中單程通行/縮線擴路/巴士專用,並開放大眾討論。以及政府必需要等待中環灣仔繞道通車後再做全面的交通改道及規劃檢討,並配合其他區內道路大規模改劃,長遠以改善中區塞車問題。只要塞車情況改善,減少了車輛滯留街道的時間,相信空氣質素也會逐漸得到改善。

結語

縱使活動本意為善,但假若活動組織招惡又不反省,又如何在社區引起正面討論?

筆者無意引起罵戰,但主辦單位有引導性的意見收集,和政府的由上而下假諮詢有何分別?

漠視真正的問題根源,以理想化的計劃與現實脫節,會否反而令討論不切實際?

離地的思維,令有理想的計劃變成假大空。
離地的策劃,更令政策與社區不能接軌。
離地的執行,只會令理想停留於你想,遭到社區的反對,並間接害死了社區民主的發展。

希望主辦單位能認真思考以上意見,接納不足,面對現實,接番地氣。長遠達致讓德輔道中以及中環的交通及環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