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香港人像我這樣,從小對台灣人的印象就是國民黨,以為國民黨泛指所有台灣人,或者國民黨可以代表整個台灣。我是踏足寶島後,才知道原來國民黨只是本土台灣人口中的「外省人」。1949年的界線,不但分割出意義上相對的兩大「族群」,衍生藍天綠地不相容的兩大政黨,還帶來中老年台灣人或恐懼或頑固的政治態度。
政治選擇已成信仰
台灣立法委員打架的場面,偶爾成為電視新聞頭條。其實台灣市民因政見不合當街大打出手,也是屢見不鮮。更誇張的例子,平民夫妻在選舉時,因政治立場不同鬧至離婚;公車司機與乘客閒聊政事,意見相左而趕乘客下車;甚至聽過剪髮師傅幫客人洗頭時,得悉對方力撐自己討厭的立委候選人,二話不說把滿頭泡泡的客人轟出店外……在台灣街頭,要找40歲以上的人做有關政治的訪問並不容易。大家每天都會看政事新聞,知道哪位政治人物鬧什麼醜聞,每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政見,卻正因為太熟知台灣的政治環境,不會隨便與他人討論。作為少有法律保障言論自由的華人領土,台灣人反而自動噤聲。因為對於經歷過觸目驚心歷史變遷的台灣人,政治事務已經不純是國家大事,而是個人信仰。
當香港人面對大陸文化的湧入而強調本土意識,台灣人早在67年前,當國民黨帶著200萬軍民撤退來台時,已經開始稱呼這群佔整體人口四分之一的群體為「外省人」。雖然相對「外省人」而言的「本省人」,只不過是在國民黨未登島時,日治時期或之前同樣由大陸移居台灣的華人,但兩者於台灣的身份理解、民族意識在先天上卻相當迥異。
歷史傷痛無法忘懷
原本作為日本殖民地的台灣,於日本在1945年8月二戰投降後,被在大陸兵敗如山倒的國民黨順勢「接手」。國民黨在1949年帶來的不但是中華民國國庫的黃金白銀、古董文物,更是一整個國家政府人員和大陸的上流人士。他們登島後自然成為管治階層和上層階級,台灣人常說的「軍、公、教(即是軍人、公務員、教師)」此等待遇較佳的職位,當時超過九成均由外省人佔據,國家政策也嚴重傾斜。在本省人眼中,國民黨是來台灣搶奪他們資源和土地的土匪。有一位本省伯伯向我形容「他們還搶我們的女人,因為本省男人窮,女人都為了過上好日子,跑去做外省人的妻妾。」
最令本省人咬牙切齒的是1947年2月爆發的二二八事件,和其後長達38年的戒嚴歷史,成為台灣人腦海中無法磨滅的白色恐怖年代。有人解釋為國民黨要平定當時日本人撤走後,動盪紛亂的台灣社會;也有人認為是國民黨用暴力穩固政權,對非同一鼻孔出氣的本省人加以威嚇和打壓。不論原因為何,近半世紀的恐怖經歷帶給本省人的教訓,不再限於資源分配的不公,而是切身性命的安危。整個群體由骨子裡對國民黨政權以致外省人充滿厭惡和仇恨,以本土派為旗號的民進黨正是以此起家。
「當時我還沒上小學,鄰居走來求我媽媽照顧他的孩子,但我媽媽也無能為力啊。」年逾50的楊女士是第二代外省人,她父親當時在政府中擔任中階公職,素來交好的本省籍鄰居求助,楊女士的媽媽也只能狠心劃清界限。「彭一聲便把門關上,第二天他們全家都不見了,」楊女士現在說來仍猶有餘悸,鄰居最終是全家被抓還是移民避禍,至今還是一個謎。
藍天綠地堅信不移
像楊女士般同情本省人處境,不認同國民黨強權做法的外省人不少,不過她還是加一句「當時(混亂)的社會環境,政府也是無奈被迫應對。」長期作為社會既得利益者的外省人,儘管不是1949年跟隨國民黨打天下,背負「反攻大陸」的使命而渴望統一的軍人,也因家族的關係網絡,甚至社會中外省人與本省人的對立標籤,而堅信青天白日滿地紅是他們唯一應該支持的政黨。正如一名剛滿20歲的第三代外省籍青年說:「我們都是喝國民黨奶水長大的。」這亦是在現時幾乎沒有台灣人願意回歸中國的情況下,國民黨仍有為數不少基本盤的原因。
歷史包袱帶給台灣人的傷痛和恐懼,是羨慕對岸人民能普選總統、驚訝他們何以不好好利用言論自由的香港人難以理解的。藍綠均有支持者的家庭,飯桌上永遠不談政治;40後、50後的同學會,總是忌談選舉。支持民進黨的兒子笑說,他的父親每次投票前都會嚴辭命令他投給國民黨,兒子不但不提出理據反駁,反而唯唯諾諾假裝答應,「不然還可以怎樣?反駁的後果便是吵架。反正到時我在投票站給誰蓋印,他都不會知道。」
當時我聽到這情景,幽幽地想起藍絲家長與黃絲子女經歷傘運洗禮後,政治也成為他們當中的忌諱。到什麼時候,香港人也會變成同聲同氣才願意放膽討論,嗅到氣味有異馬上賠笑說今天天朗氣清。台灣人常說「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但在社會撕裂的進程上,也許是「今日台灣,明日香港」。然而,我們並沒有台灣人血海深仇的歷史。儘管是與生俱來所背負的族群枷鎖,你不看見台灣青年也正在漸漸擺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