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區議會選舉臨近,不同選區的有意參選人開始亮相,區選形勢也逐漸明朗化。不過,經過雨傘革命之後,青年想投身政治者眾,今年就不乏傘後青年組織(俗稱傘兵)表示積極考慮問鼎區議員寶座。據蘋果日報昨日報導(連結:http://goo.gl/CrJBAx),泛民可能與傘兵在多個選區硬撼,令保皇黨在鷸蚌相争下漁人得利。無疑,單議席單票制的選舉下,如果多一個人於同區參選,票源勢必被分薄,勝出機會自然降低。然而,這難道就是民主黨要人讓路/犧牲的理據?
據報導,在431個區議會選區中可能有15區會出現泛民跟傘兵同場較技的局面,而民主黨為當中大戶(佔10區),也似乎對此最為焦急。2003年的七一人民批有3人出戰區議會,經過去年的大型社會運動總動員後,出戰青年人數激增屬意料中事;但「撞區」數目其實所佔比重只為區議會議席不足4%。再看那些選區現時形勢,全部的現任區議員均屬保皇陣營,換言之,民主黨根本就不是受害者;要投訴傘兵撞區?請先問民建聯。
協調從何談起?
報導也提及泛民似乎有派人向各傘兵遊說改出戰選區,而遭傘兵拒絕。這簡直是個笑話!大家有否聽聞傘兵自稱泛民?若不是泛民,又如何參與協調?若泛民要所有有意參選人都參與協調,又為什麼不要求與民建聯協調呢?民建聯參選的選區多達200個,為傘兵的10倍以上,豈不嚴重影響選情?
協調的原意應該是大家在服務社區之前就協調好的,而不是在選舉年才草草達成的協議。不同政黨根據自身資源、社區網絡、選舉策略及第二梯隊培訓等多個面向在眾多選區中作出取捨,最終達至各黨各派都滿意的安排。如果在選舉年才聯絡大家開會相討,不滿意的就叫人讓路,這叫尊重選民嗎?傘兵為爭取民主從政,為居民服務,民主黨竟然連這個最低層次的尊重都沒有。民主黨口喊爭取沒有篩選的真普選,那邊廂就在區議會選舉前夕幫選民做了一次參選人的篩選,活生生剝奪了參選人的權利。
很多傘兵參選人都是當區居民,就拿中西的堅摩選區為例,民建聯的陳學鋒及青年新政的周世傑均為當區居民,而民主黨的冼卓嵐則出身自南區的高登十八區計劃,並非當區居民;故此,陳學鋒及周世傑才有權要求民主黨的冼卓嵐不要撞區。
所謂協調,其實是種妥協或讓步。每個政黨都想得到自己想要的選區,在此情況下,有個別政黨犧牲實在所難免;而在協調過程中也總有些交易存在:譬如今屆甲黨出選,下屆則改由乙黨出選或共用資源等。可是,傘兵早已下定決心參選、又不想被代表或被騎劫,也沒有資源可以與泛民交易。因此,協調根本無從入手。
「民主」黨假民主
熟悉香港政情的朋友應該知道,民主黨一直以來都是香港政黨中經歷過最多合併分裂的。筆者無意在此細說歷史,但大家應該知道4月時新民主同盟就曾經指民主黨在協調後仍然公然破壞泛民協調機制,指其成員陳展浚曾在軍寶區進行地區工作。新民主同盟是民主黨分裂出來的,對曾經的黨友都能如此狠下毒手,試問對待寂寂無聞又毫不顯眼的傘兵態度能好到哪裡?更甚的是,民主黨副主席尹兆堅在其回應獨立媒體記者查詢時曾稱做地區工作不代表要參選區議會席位(連結:http://goo.gl/1BTGe7)。奇怪,傘兵還未正式宣佈參選,就急急要出手打壓,這是為什麼?而這樣一個沒有誠信的政黨,還旨意他們幫我們爭取民主?
傘兵希望將社區、青年及更代表市民的聲音帶入議會,同時推動社區民主。奈何民主黨似乎已經悄悄開動宣傳機器,一方面高調指罵傘兵撞區,另一方面又在網路上指傘兵參選削弱勝出機會,指他們為偽建制;這樣水平的抹黑跟保皇黨指2017未能普選特首是泛民責任同樣低劣。而不斷的打壓異己,這又是什麼居心?
2011年區議會選舉,選票也說明了一切;民主黨有數席因遭受人民力量狙擊而掉失。人民力量在那些選區沒有地區工作,但仍能夠有效降低民主黨於當區的選民支持,證明了市民十分不滿民主黨與中聯辦的密室談判及/或民主黨的地區工作表現欠佳。而在立法會選舉,民主黨的票源也已被公民黨、社民連及人民力量等黨派逐漸攤薄。堂堂曾經的立法會第一大黨是否該好好檢討自己呢?市民一直深信功能組別有違民主,偏偏民主黨支持政改方案中增加功能組別議席。他們又知不知道自己背棄選民呢?
民主黨要求別人不要撞區其實也只是避免自己進一步被孤立的說辭。但他們的說法是要以大局為重?大局就是要聽從民主黨指揮,任其發施號令嗎?選舉的大局在選民手中,大家來一場公平的比試;選民的眼睛是雪亮的,選舉後更獲得選民支持的當然就更能代表社區。
結語
曾經有位前輩說,民主黨沒有跟選區簽合同。是的,沒有一個區與任何政黨有生死約,民主黨如是,傘兵也如是。大家有不同政綱,不同的政治理念,爭取民主方式也略有不同,然而,沒有一家才是絕對正統,更不可能恃著自己的字號老就恃老賣老,要後來者活在其陰影下。中國古代的朝代更替中,老百姓尚且相信有天命的變革;民主黨想基業千秋萬世?恐怕最後只會落得遺臭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