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議會選舉塵埃落定,都說當選或落敗原因複雜,不能一概而論,但若知道共產黨重操控輕民意的主調,便不難看到這一場選舉其實也沒逃出中共如五指山牢固的魔爪。
整體而言,建制派席位雖然較上屆少了10席,但依然牢牢的守住299席,佔超過七成議席。民主派雖然較上屆多奪了25席,但總數依然是125席,除了沙田及深水埗兩區有突破,奪得近半議席,本來為全港泛民議員比例最高的區議會的葵青區議會,因民主黨在該區失去四席,已無法守得住葵青。此消彼長,泛民依然處於捱打的情況,難以突破全港十八區區議會仍維持由建制派過半主導的局面。
再看中共如何穩住多區的建制議席,便知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悲哀。很多區的泛民現任區議員,得票與上屆差不多,但保皇黨在該區得票卻暴增過千,將泛民議員擊倒,令人更深信是背後有勢力之操盤結果。最明顯的例子是海怡西人民力量的袁彌明,已經集中了所有民主票源,得票2245,較上年增加了近三百票;但建制派新民黨卻突增1000票,以2945票贏得議席。
泛民最興奮、市民最雀躍的結果當然是鍾樹根和葛珮帆的落選,高興得去了他們的議員辦事處外開香檳慶祝,可見市民多麼痛恨這兩位不學無術、只懂聽命中共的無能議員。其實,共產黨若肯加大力度助選,挑戰鍾樹根的素人徐子見和挑戰葛珮帆的工黨成員葉榮又怎能得逞?大抵中共趁機「借刀換血」的可能性極大,鍾葛二人也太醜陋太無用,是負資產,棄掉也不可惜。
中共水喉雖大,也會有優先「照顧」的考量,瞄準的目標也悉數「處決」掉。進步民主派的人民力量和社民連都是重點打擊的對象,慘敗收場;兩位超級區議員何俊仁和馮檢基落馬,當中肯定也是共產黨的算盤精準,再加上參選者自身的弱點,不下馬又能如何?不得不提的是新民主同盟這一次是唯一共產黨未及「照顧」的對象,大勝了一場,不過看官要留意,新同盟的勝利是他們勤奮地區工作多年的成果,也許是這次區選當選的朋友必須借鏡之處。
當然整個區選突顯了一個訊息,港人不甘坐以待斃、必須跑出來力抗中共的來犯,其實就是雨傘精神的延續,特別是年輕傘人的參與度大大提升。但是以這一次當選的平均年齡為計,只較上屆年輕約1.6歲,當選的挑戰者之中不乏年紀稍長的,如徐子見、譚凱邦、陳國強等,與其說年輕人,倒不如說心境不老、不肯放棄追夢的人。這股力量連中共也不敢怠慢,收編統戰功夫已開展中,君不見特首也開口稱政府也有職位歡迎他們加入、青年新政的朋友已獲建制邀約面談嗎?
一言以蔽之,整個大局,中共運籌帷幄,根本就控制著選舉結果,讓你們開心痛快一回,然後繼續他們的赤化行動,可以預見的是,無論即將舉行的新界東補選、來年的立法會選舉、選舉委員會的選舉、2017的特首選舉,共產黨必傾全力集中火力操控,不讓泛民政客有好日子過,魔爪的鉗制必會收緊,再加上泛民的各自考量、議席大於一切的情況下,在建制架構內爭取民主必定寸步難行。筆者一直認為,只有集結民間力量,在建制外另闢蹊徑,如公民提名、全民一人一票選舉民間特首;籌組影子內閣,以一個民意授權的人民政府,團結人民的力量,推行「全面不合作」運動,抗衡建制、削弱政府管治力量,時機成熟便取而代之,真正的「自己香港自己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