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初中生兩度尋死 社工:學業壓力僅表徵

初中生兩度尋死 社工:學業壓力僅表徵

註冊社工、資深危機輔導員韋賽姬

(獨媒特約報導)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跟進的其中一個個案,一名初中男學生升中後成績倒退,變得隱閉,更兩度尋死。該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主任何永雄指,學業問題只是個案中「冰山上一小部份」,背後要處理他與母親的關係,及母親的心理狀態。

另看:
5日4宗學生自殺 本學年22宗 防止自殺會:非單一成因


每日打機14小時不外出

一名初中男學生為家中獨子,小學時成績優異,但8歲父母離婚後,成績一落千丈。個案中母親年齡超過50歲,只有小學教育程度,離婚後將所有期望放在兒子身上,強逼他溫習。兒子不堪壓力,亦受父母離異困擾,開始不上學,每天躲在家中連續打機14小時,不洗澡、不外出。

由於兒子缺課多時,教育局向其母親發出警告信,母親於是要求兒子上學,引發爭執,兒子衝入廚房拿菜刀架著自己的頸項,更有一次衝出露台表示要跳樓,幸母親及時拉住。

跟進個案1年的社工韋賽姬指,最初接到個案是母親因兒子教育問題出現抑鬱,後來才發現兒子的問題。何永雄指兒子學業問題只是表徵,背後有更多複雜問題,例如母親對兒子期望過高,只想他讀好書、有出息,忽視他的興趣、能力和心靈需要,而兒子從小跟隨母親要求,缺乏空間表達自己的思想。

韋賽姬指起初兒子不理會她,她投其所好,邀請他到動漫展,終獲得他的信任,願意傾訴心底話。兒子經醫生診斷患有抑鬱及焦慮,服藥後情況好轉,逐步復課,重拾學習興趣,亦能與母親打開心扉,現時兩人關係良好。

何永雄表示社工協助調整母親期望,讓她明白兒子是獨立個體,不是丈夫的替代品,學業也非一切,前途好、生活有保障,並不等如擁有快樂,孩子學習面對挑戰,改善自己,更為重要。

社工:不只是防止自殺,而是找尋人生意義

韋賽姬指防止自殺會的工作「不只是防止自殺,而是和他(個案事主)找尋人生意義」,人如果沒有生存意義,即使有錢、有學問都會想尋死。韋賽姬表示學生面對不同壓力,但只要願意傾訴,一定有轉機,自殺絕不是唯一出路。她又認為政府應正視問題,「(社會)有冇俾足夠的盼望、出路啲後生仔?」,不應令青少年因前途未明而尋死。

【24小時求助熱線】
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熱線︰2389 2222
撒瑪利亞會熱線(多種語言)︰2896 0000
生命熱線︰2382 0000
東華三院芷若園熱線︰18281
社會福利署熱線︰2343 2255
醫院管理局精神健康專線(24小時精神健康熱線諮詢服務):2466 7350
明愛向晴熱線:18288

記者: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