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冰桶式登記選民之二:改變貨架上的選擇

冰桶式登記選民之二:改變貨架上的選擇

筆者上一篇文章《冰桶挑戰式的選民登記》,希望大家能登記做選民,首先筆者先謝謝大家在FB按讚及分享。觀乎各位在FB及各大論壇的留言,最大的保留,似乎是認為,貨架上的選擇,都不能代表自己,故此登記亦不一定有用。其實登記動員,本身就是一個政治表態,能改變各政黨政團的人選及政網。登記了,則有權投票;選舉前的兩年登記,則改變貨架上的選擇。登記的目標,是要令本港大大小小的政團,都承認這次運動已經改變了香港的政治平衡;十年後再看,這可能比照6500萬年前的彗星撞擊一樣,促使香港政界進行一次進化。

香港這種半民主的政體,就如一塊哈哈鏡般,可以將身體不同部份放大縮小,令某些政團的政治影響力變大變小;但卻鮮能憑空捏造,將不存在的想法,帶進體制內。先不論各方動員投票的方法是否公平恰當,不能否認的是,泛建制派在選舉中,的確拿下了4成至4成半的選票。爭取更公平的制度,目標是要取消哈哈鏡的扭曲;但是將年輕一代的聲音,在票源裏反映,則更是固本培元的做法。

「使用Twitter及Google Map等如外國勢力」,和相信梁笑棠發動獅山掛幡,其實一脈相承,議員只是反映了自己票源的智慧水平。而商界議員的發言,一般比較溫和,亦反映了票源對運動的看法。同樣道理,溫和泛民反映的,就是長久以來,和理非非的票源。這是所有民主政制都有的特點。美國為了「學校應否教授演化論」或「民眾應否有權擁有槍械」,爭辯了幾十年;我們局外人都會覺得不可思議,但卻反映了當地票源的分佈。所以香港議會裏的政治光譜,反映的是票源的政治光譜。

如要打破這種權力平衡,必先改變票源的分佈。尤其是覺得現任所有議員都不能代表自己的朋友,更加應該登記做選民。假如下次選舉季節開始之前,數據顯示有一定水平的選民認同某一立場,自然會有政治人物,以這立場為政綱。這是自由巿場的鐵則:在商業社會中,如果數據顯示,有夠多的顧客希望購買金色的獨角獸,自然會有商人滿足這個願望。政治巿場亦一樣:如果有夠多選民強烈希望議員每次開會都帶上一隻維尼熊,自然會有議員每天都帶上維尼熊。

這亦是現在就要登記動員的原因。政黨由收集數據,決定政綱,再決定出選名單,都是選舉前多幾個月,甚至一年之前要做決定。另外,數據總有幾個月的滯後;今天登記了,可能半年之後才在數據中反映出來。影響2016年選舉的佈局,就要現在登記,以期這些變化,能在2015年反映出來,從而令政團正視。

筆者亦很贊同蕭少滔先生最近寫的《何不佔領區議會?》蕭先生的想法比筆者更進一步;在改變了票源分佈之後,何不再走前一步,自己領軍攻下區議會?蕭先生的大文,為各位分析了這是可能的。而且,如果「年輕派」能取得十五席,以2012年的選舉規則算,我們甚至可以提名立法會的超級區議會議席。我們走的每一步,都在深化運動。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