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再寄水務署的公開信

(資料圖片)

文:李妙梨@前線科技人員

六月七日晚同 貴署開會後,令我覺得香港人是世界上最可悲的一群,連公營機構都漠視市民健康。就算已有英國專家及本地大學專家指出水務署的抽取食水樣版方法有問題,水務署仍然一意孤行,仍要堅持再聘請數位外國顧問,身處水深火熱中的香港市民還要再等六至九個月,讓水務署再去設計「適合」香港的抽水樣方法。我不禁懷疑水務署是在拖延市民、或是隱瞞供水系統物料的實況?我不知道今次的顧問費用需要多少,我只知道如果找合資格的第三方實驗室進行檢驗食水的含鉛量,測試每一個樣版只需港幣一百九十至二百五十元,所以非常肯定這筆「只是研究怎樣去抽取食水樣版」的顧問費用,可以檢測相當多數量的食水樣版。其實已經去到這個地步,為什麼水務署仍要一錯再錯呢?

再者,已經過了近一年時間,水務署似乎仍然停留在「認知不足」的階段,讓我不厭其煩再次引用外國、甚至中國的 GB 標準,再次解釋檢測「頭啖水」及「靜止水」的重要性。

根據這些不同的資料,提到食水中的重金屬的可能來源,在確定水源是沒有重金屬的原則下,就只有以下的來源:
1. 由於鉛可以是 PVC 的穩定劑 (stabilizer) ,也會應用在銅合金,甚至焊料中。所以物料會是其中一個源頭。
2. 由於供水系統中的金屬物料長期接觸食水,經年之後也會氧化或生銹,也是食水含有重金屬的另一源頭。
3. 食水的化學成份及酸鹼值也有可能令物料中的重金屬釋出,污染食水(這就是美國密切根洲 Flint 的食水含鉛的原因)。
4.最後,就是供水系統的設計,良好的設計,應盡減少食水靜止停留在供水系統的時間。

而一個有效及以民為本的抽取食水樣版方法,必須考慮到市民的用水習慣,就以德國在近年出的抽取食水檢測重金屬(鉛、銅及鎳)指引,會抽取一個隨機樣版 (R),是不管時間,一開水喉,就抽取「頭啖水」,樣版可代表市民日常取得的食水品質,如果這個樣版有重金屬含量,就需要再抽取 S0(先放一段時間水,直至水温穩定才抽取,水版代表供應商供應食水的水質,以確保水源並沒有含有重金屬),之後,再抽靜止兩小時後的「頭啖水」S1(這個樣版可以測試出單位的供水系統物料是否會釋出重金屬),然後再抽取靜止四小時後的「頭啖水」,為 S2(這個樣版可以測試出由樓宇的貯水設施至單位的供水物料會否釋出重金屬)。也有研究認為靜止水時間,應該根據供水系統的設計及總長來決定。而美國環保署及 ISO 5667-5 所提及,抽取檢驗物料對食水影響樣本都是需要考慮靜止在供水系統一段時間(隔夜)的「頭啖水」。

其實抽取食水樣版的方法同供水系統物料檢測方法,可以說模式是相同的。現行的檢測標準,特別針對金屬物料的重金屬釋出量,有美國的 NSF/ANSI 61,澳紐的 AS/NSZ 4020,德國的 DIN 15664-1 & 2,還有中國的 GB/T 17219, 這些標準都無獨有偶要測試靜止停留在供水物料中一段時間的水(由於食水需要時間同物料產生化學作用,所以美、澳紐及中都以二十四小時的靜止浸泡水作檢測),而德國的 DIN 15664-1 是考慮到市民的不同用水習慣,物料與不同化學成分食水的長期變化(所以會測試不同時間的靜止水,如半小時至十六小時,再加上水流速率,測試週期為二十六週,是現時最詳盡的測試標準)。如果靜止及「頭啖水」不是這麼重要,為什麼所有現行的金屬物料測試標準會這樣設計呢?

水務署署長,請你不要再厚顏無恥了,作為署長但竟然荒謬地沒有科學背景,又怎可能説服我們呢?經歷這次水務署荒謬的處理手法,香港市民只好盡全力去進行食水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