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多年的全民退休保障,政府在日前終於推出了諮詢方案,卻惹起了軒然大波。香港面對着人口急速老化,退休後的保障制度成為了香港人關注的議題。強積金的積蓄根本不足以應付退休後的生活,導致很多的退休港人在花盡積蓄後,要依靠政府的援助渡日,長遠下去必定會使政府的資源傾斜於老人援助上。為了長遠的解決退休保障的問題,民間提出設立「全民退休保障」,以保障現在的「打工仔」,讓他們不用擔憂退休後的生活,能夠專注打拼,享受無後顧之憂的生活。政府在推搪多時,終於推出了「諮詢方案」,可是把全民退保定性為一個扶貧政策,更傾向設置資產審查,把一項社會性的綜合退休保障轉變成為老人福利政策,甚至成為了新移民專用的保障。
社會期待的是一套覆蓋全面的退休保障,為香港的福利制度作出突破性的發展。最初由民間提出的退保機制,是建議由三方共同供款,分別為政府、勞工和企業,以提供足夠的資金讓打工仔在退休時得到一定的保障,不至於花盡積蓄,流落街頭撿紙皮或是依靠綜援渡日。打工仔勞碌大半生,為經濟為社會付出很多,理應得到社會的照料。全民退休保障,正是社會對這群打工仔的尊重,讓他們不用擔心退休後的光景,安於拼搏現在,追尋夢想,無後顧之憂。但是,政府堅持退休保障需要資產審查,並且定性為扶貧政策,認為應該只要「幫助」有經濟需要的人。
在政府現時的定位下,只以資產定出哪些人能夠得到政府的保障。政府的方案,建議資產高於八萬的便不能獲得資助。首先,要知道今次建議的限額,根本就是「離地萬丈」。一個普通市民工作數十年,強積金積蓄很容易就多過八萬;或者是千辛萬苦供滿了一層自住的物業,已經動輒數百萬。事實上,退休生活動輒需要數百萬的流動資金,才能夠維持基本的生活質素。政府今次提議的資產審查,很難不令市民感到政府根本打算放棄照顧這群努力積蓄的打工仔退休生活,或者是政府根本不打算理會這群夾心階層。政府從來沒有計劃履行曾經答應過的全民性退休保障。
再者,在共產黨每天一百五十個新移民的人口輸送下,每月都有數以千計的「新香港人」來到香港殖民。這群人並不是高質素的專才移民,而是大多數來港與丈夫「團聚」的婦孺。他們的工作能力較低,且欠缺專業技能,來港後難以適應生活步伐,到頭來很大機會面對離婚或是不能融入本地文化,最後要依靠政府的援助過日子。這些新移民已經對香港人造成沉重的負擔,納稅人辛苦工作繳納的稅款,白白的送到新移民手上。香港人已經無故要供養這群申索無度的新移民,在政府提出的退休保障下,這群新移民對社會並未有任何的實質貢獻下,便可以享有退休保障。他們並未有工作,多年來依靠社會保障過活,必定不會超越資產上限。他們壯年未有為退保基金作出任何貢獻,但在退休媭氷可以分享香港人辛勞的成果,對天天勞碌為求安逸生活的打工仔公平嗎?
在現時的退保方案下,新移民基本上是最受惠的一群。他們來港未幾便有資格領取綜援,到退休後再分享港人的退保福利,可謂「又食又拎」。反而香港人努力工作,辛勤節儉儲蓄到些許的積蓄,用來防老或是打算留給子女,又或是辛苦的供滿一層房子自住或是留給子女,都已經不可以享受到退保福利。香港人辛勞工作以供養的福利,原來自己是有可能享受不到的。換句話說,香港人供養這個基金,打算讓自己父母和自己在退休時有多一份保障,但政府卻不讓自己或父母領取,只限新移民享受。政府不時鼓勵子女要供養父母,豈不是自相矛盾?在現時的方案下,香港人倒不如「自己父母自己養」,無視這個多年爭取應有的保障,以免港人辛苦供養的血汗基金,一聲不客氣就給新移民提走。
要讓全民退保能夠真正的惠及港人,資產審查根本是一個風馬牛不相及的方向。政府應該確保福利是提供予真正曾為香港打拼的打工一族,以及替他們留守家中照顧家庭的配偶。政府應該考慮的是誰是真正的留守本土,視香港為真正的家。政府應該設立的,反而是審查申請人的工作年期和居港年期,察看申請人是否真正以本土為家,而不是利用退保機制「搵着數」。工作期審查和居港年期限制,才能夠真正的為香港人的利益把關,捍衞港人的資產。
作者:阿恩,教育工作者
90後教育工作者看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