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全民退保,應有之義還是共產主義?

全民退休保障的爭議,在香港已經持續了至少超過二十年。在1995年,港英政府放棄推行類似全民退休保障的「老年退休金計劃」,並決定以強制性公積金制度代替,最終強積金於2000年起實施。強積金實施已經十多年,但有關全民退休保障的爭議幾乎從未停止過。早前,由政府委託港大學者周永新團隊撰寫的全民退休保障研究報告終於面世,掀起了社會討論的序幕。坊間除了憂慮錢從何來的問題之外,甚至有人直言全民退休保障會把香港推向共產主義,究竟這種說法是否合理呢?

最近,李兆富和李梓敬分別撰寫了兩篇名為《「老奉金」把香港推向共產》和《後代財富怎可袋住先》的文章,筆者閱讀完之後,不禁倒抽一口涼氣。李兆富將全民養老金形容為「好偉大的烏托邦構想」,並反對「大家的父母大家撐」,而李梓敬則鼓吹「爆煲論」。究竟他們有沒有看過周永新團隊撰寫的《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呢?

烏托邦構想?

根據報告,至少有中國大陸、澳門、台灣、日本、韓國、加拿大、瑞典等國家也設立了不同形式的公共退休保障金,亦即是世界銀行於2005年建議「五根支柱」退休保障方案的「第一根支柱」。因此,全民養老金根本就不是甚麼「好偉大的烏托邦構想」,而是在世界各地也行之有效的社會制度,以保障長者在退休後的生活。

再者,如果李兆富認為「大家的父母大家撐」是不合理的話,那麼一直在香港實施的全民免費教育與資助醫療制度又是否合理呢?那些政策又是不是把香港推向共產主義呢?

社會政策其中一個功能是解決社會問題,簡單地可以分成普遍性(universal )和選擇性(selective )兩類,視乎政策背後的目的、價值觀和社會需要等因素。例如,現時香港的十二年免費教育就是一個「大家的孩子大家撐」的例子,而且不設有任何經濟審查。雖然不是每名納稅人也會結婚和生兒育女,但所有納稅人也為社會上的免費教育制度付出了稅金上的資助,而受惠人是全港的家長,不論他們曾否繳交過稅。因為我們認為教育是人權,不論家庭背景,每名兒童都有平等的權利接受基礎教育,以促進社會流動性。究竟退休保障又是不是人權呢?

「大家的父母大家撐」其實根本就不是甚麼新鮮的事物,不是一頭恐怖的怪獸。香港一直也有「生果金」制度(高齡津貼),而現時的生果金,70歲或以上人士是不用接受經濟審查的,每月可獲取$1,180元。不知道李兆富和李梓敬又是否反對生果金的存在呢?是不是要爭取所有生果金均設有經濟審查?當然,全民養老金的建議金額為大約每月三千元,而最受爭議的地方是「錢從何來?」,以及「可持續性」的問題,李兆富和李梓敬對全民養老金的攻擊,也正正是集中於這兩個問題。

集體儲錢 彰顯公義

簡單來說,全民養老金是整個社會集體儲錢的政策,與強積金不同,強積金的戶口是以個人為單位,而全民養老金的則是以整個社會為單位。不少香港人其實都沒有強積金的保障,20至64歲人口超過490萬,當中勞動人口為370萬,其中只有340萬人有參與強積金。所以,強積金對於整體成年人口的涵蓋率只有大約 69%,70萬名家庭照顧者、35萬名殘疾人士、20萬名失業人士等通通不受保障。另外,長者退休前的供款能力直接影響強積金的儲蓄金額,社會不是每個人也是高薪的白領,不是每個人也生兒育女,甚至不是所有年輕人也有經濟能力供養父母。

全民退保,錢從何來?答案很簡單,就是社會上相對有能力的人和公司,由他們供款,但受惠的人是所有人,為全港長者提供多一條退休支柱,甚至是安全網。同時,發揮著財富再分配的效用,彰顯公義,縮窄長者退休後的貧窮差距。不論你將全民退保的「供款」當成「新稅」又好,也不能否認香港現行稅制的不公義,例如不設累進利得稅和大額股息稅,未能真正體現「能者多付,垂直公平」的原則,導致政府公共開支有限,放任不理的社會問題不斷惡化。

「爆煲論」只是不想供款的人士提出的惡意恐嚇,根據周教授的報告,由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倡議多年的方案,推算到2041年的累計結餘是有1,270億,「結餘前景」被評級為「較好」,是可取的方案。方案建議政府先要投放500億元種子基金,另外,現行用於長者綜援和長者生果金的日常開支亦會作為定期供款;僱員和僱主各將 2.5%月薪作為全民退休保障的供款,而強積金則改為每月供款 2.5%月薪;向盈利每年超過一千萬元的企業額外徵收1.9%利得稅。長者不用經過經濟審查 ,每月可領取大約3,422元的養老金。

人類是群居的動物,建立社會就是要體現互相幫助的精神,而不是各家自掃門前雪,所以才會有各種的社會保障制度。有能力者支付更多的稅項,幫助弱勢群體,進行財富再分配,長遠建立一個均富的社會。要促成全民退休保障,除了要整個社會充分的討論之外,關鍵在於中產和商界能否放下成見,肩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

參考資料:
《「老奉金」把香港推向共產》
《後代財富怎可袋住先》
《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
作為年青人,我支持全民退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