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真的不要忘記歷史。
許家屯先生,雖不生為香港人,且是在人事鬥爭中,由中央政府安排來到香港擔任「收風」角色,在香港前途問題上卻留下不能抹走的歷史。從1983年到1990年,從得到中央政府重視、提拔、信任,到後來連黨員資格也被褫奪,晚年只能旅居於美國,在某一代香港人的記憶裡,他佔有一個位置。林鄭司長說「官到無求膽自大」,我想許家屯先生在回憶錄中比司長更早一步做得到。
一書兩冊,分上、下部份,雖然談著香港政治環境的變化,但也是許家屯先生的個人經歷,遣辭用字雖非生動有趣逗人發噱,但字字鏗鏘,落落大方說著今天幾乎沒有政府或中央官員願意暢談的事情。從字裡行間,印證了許家屯先生被讚賞的氣度與魄力。
許家屯是何許人?生於九十後,對這名字大概完全陌生;生於八十的,或許有一點印象;於七十年代或之前的,一定聽過他的名字。全書兩冊,共六百多接近七百頁,他娓娓道來為奔走這不可能任務的日子。新華社,表面看來是一個新聞機關,但其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香港的最高代表機構,負責收集香港情報向中央匯報,並與當時的殖民地政府作聯繫。回歸以後,2000年,新華社易名為「中國註港聯絡辦公室」(簡稱「中聯辦」)。許家屯於1983年至1990年間擔任香港新華社社長,他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讓香港順利回歸。
回歸,不僅是人歸,也要心歸。只是說真心,有多少香港人能心歸。許家屯積極進行「統戰」工作,然而跟現今中聯辦所作的,卻有天淵之別。那些年的「統戰」,就是交朋友,管你屬左、中、右,管你是大商賈還是小記者,管你的政見立場,總之廣交天下朋友。跟今天的「道不同不相為謀」情況相比,現今的「統戰」全不入流。那些年的「心歸」,從字裡行間,還沒看得到「歸」,是因為殖民之根太深還是別個原因,我不清楚。雖沒「歸」,卻體現「求同存異」。
七十萬字,一書兩冊,看著看著,不知不覺看完了。我驚訝許家屯先生如此大膽,毫不忸怩,要說就說,不會吞吞吐吐。我驚訝中國開放改革,在鄧小平心裡不僅是經濟改革開放,在政治上同樣要開放開明,可惜八九之時,聰明如鄧小平也誤信佞臣,令八九後,中央政府從政治開放大倒退至固步自封。我驚訝畢生對黨、對國忠心耿耿的老共產黨員,就如老套電視劇橋段被小人所害,晚年流落他鄉,回家無期。
除了以極大篇幅細說香港回歸、香港前途,還著筆今天中央政府忌諱的「八九六四」。這段記載香港社會各階層,以至新華社香港分社內部員工對事件的反應、回應,也記載了中央政府從此事件中顯現的黨派鬥爭、權力鬥爭,更記下了中央對忠心老共產黨幹部的無情,被迫「去國」,更被褫奪黨員身份。
要認識香港歷史,《許家屯香港回憶錄》記下了很重要的一段時期,記下了中共政治角力、權力鬥爭跟香港前途有關的部份,也記下了當年他早已察覺的中港矛盾,然而這些矛盾沒有因時間而得到調適,依然停留在過往時空。看著歷史,再看今天香港,我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