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灣嘉里鴻基貨倉和潤發貨倉
早前,網上流傳一段男童被虐待片段,經過警方調查後,終在石硤尾邨拘捕一名女子涉嫌虐兒。自從屯門女童受虐致慘案後,社會各界對虐待兒童事件的關注度有所提高,然而至今我們仍然未有能防範於未然的實質行動,只能夠在發生慘劇後透過公眾關注介入採取行動。筆者是今次事件當區區議員,希望公眾能夠明白身處社會基層家庭日常生活磨人,遇到家庭問題確實需要社署有效關注,問題一旦拖延,只會令小朋友受苦。如果在社區能夠多走一步,當然可以降低慘劇的發生。
問題在於目前政策依賴家長或當事人按建議找綜合家庭服務中心跟進,如果家長不自行跟進,專業人士也就無法處理。事實上,基層住屋環境擠迫密集,習慣關起門過自己生活,今次幸好有熱心人發片上網喚起關注,事件才被揭發。環顧社會福利署統計二零一七年全年新呈報虐待兒童個案數字,以九龍城油尖旺深水埗三區共佔17.5%,以立法會選區人口比例估算,可屬全港最嚴重程度。
要修正制度保護孩子,社會目前最急需推行的是強制性呈報制度。2015年新修訂「處理虐待兒童個案程序指引」已列明處理個案之初步評估及轉介程序,然而今次事件遺憾地反映,新指引令專業人士判斷有保守化之嫌,故此成立虐兒強制呈報機制,即接觸到懷疑虐兒個案,必須呈報相關政府部門,才能令避免更多悲劇。
其實強制性呈報制度不一定要立法實施,從政策層面實行亦屬有效。現時大部分社福機構均由公帑資助,政府可以考慮要求部門及團體強制通報,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仍可透過影響撥款與資助的方式推動通報。再者,大部分適齡兒童都有入讀幼稚園,而母嬰健康院向幼兒提供服務的覆蓋率亦極高,加上今年預算案確立推行小學一校一社工,只要政府加強社區外展服務,識別高危家庭進行跟進及家訪,將政策從社區至學校推展到兒童全個生活圈,定能大大降低慘劇的發生。
最後是土地問題,社區其實相當缺乏各項社區服務設施,政府近年將不少「公家地」放入勾地表,賣給發展商,例如前北角邨、前何文田邨、前山谷道邨等,這些土地除了可以興建公屋,更加是一眾NGO可租用的地方,可惜政府通通賣掉。另外一些市區用地,政府同樣沒有好好把關,就以長沙灣潤發貨倉為例,發展商計劃將長沙灣潤發貨倉、嘉里鴻基貨倉用地重建,可是其中逾一成土地屬政府用地,社署要求發展商興建殘疾人士社交中心等社福設施,惟發展商拒絕預留用地。發展商拒絕,部門是否就此作罷?再者,市區重建局作為公營機構,其新項目同樣都可以提供地方做社區服務,毋須完全賣掉,不過市建局始終都以賺錢為首要目標,從來無想過市區更新應該令市區變得更好。要是社區多一些服務設施,多一些支援的機構和機會,事情應該可以更好。
今次事件絕對只是冰山一角,由部門處理手法,以至大政策問題,甚至土地問題也是事件成因。所有政策都是環環緊扣,各個失誤加起來造就慘劇的發生,並非以單一事件就能作出總結,或者今次值得我們去反思香港將來要如何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