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運動依然火熱,對於任何絲帶來說,其他顏色我就是不太同意。一套自圚其說的世界觀,不論理念高低,我是可能對的,但,不是可能錯的。
有個朋友跟我說:「我信息overload過多了,我再分不清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儘管如此,筆者在想的是另外一件事,出來的大學生普遍認為香港文化是重要,而且充滿地方色彩。
要觀察一個城市的生活態度,看他們怎麼樣花錢也可看到一二。金錢在資本主義下,產品傾向方便,質量,價值和品牌。很多人常說我們要支持香港本土品牌和維護香港本土文化,但有多少的錢包是有在付出?付出去,他們是真心認為本土品牌是比較好的嗎?還是只是因為支持所以支持?
當然,政府一直以來的文化政策的確成為這個所謂文化沙漠的其中一個大原因。我當然不會說香港人是沒有藝術細胞,但我認同香港在藝術欣賞人口的短缺上仿似一個被遺棄的都市。連找一個鄰居也可能要在臉書搜尋誰讚了「藝術」。
韓國電影的成功是因為他們進行優待本土電影政策。但大家不要忘記當年香港的英雄本色在韓國是多麼瘋狂,張國榮受槍傷後在電話亭跟新生孩子和妻子的道別歷歷在目。香港電影的浪漫時代,功夫、義氣、愛情和喜劇造就很多現今的一代巨星。對,他們不是這一代的巨星。為什麼?
因為香港進入了一個奇怪的時代,這個時代是連英文也不懂的人也要進戲院看英語中文字幕。而懂中文的可能會說中文電影有什麼好看。
這個也許是很多不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所共有的問題。即使近在台灣,他們所認識的周星馳跟我們不一樣,起碼,他們是笑那個周星馳的動作表情和專責他的配音這個組合。
要說明香港文化如何惡性循環。那夜紅VAN便是一個很好的說明,這套由拍九七三部曲的陳果所執導之作,整套電影充滿政治隱喻和深度,如果接對方向的朋友便會很欣賞它的劇情和對白。筆者不敢說這套電影應該受人愛惜,但最少這個電影對香港本土文化起到了一個藝術、文化和時代性的融合意義,但看看香港人對這套電影的大體評價?即使很多網上「搵飯食」的影評人也誤會了整套電影的意思,很多人認為是「無理頭」和爛美。 本來紅VAN是有下集的,陳果是想先看反應再決定是否開拍需要像一個科幻基地的下集,雖然票房尚可,但相信陳果也很大壓力了。 不拍「低俗」喜劇,香港電影界又如何生存呢。
到了今天,假若我們仍然是抱著香港文化需要被保護才可生存的想法是不行的,政府政策如果是可以,我們今天也無需煩惱。
先有雞還是先有蛋?我們在搜尋香港值得發展的本土之餘,也多多掏出銀包給那些尋找香港本土文化價值的探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