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耀忠議員解釋說:「主持選主席時權力有限,無權休會,棄主持是抗議。」這種解釋若在十年前,相信廣大市民不會不接受。當時的民主派賣清高、講道理,這種特質的確為民主派累積了55%選票的基本盤。
但經過建制派不斷欺壓,經過雨傘運動,其實民情早已改變。「傘兵」願意做傳統泛民的棄區經營,最終搶得不少區議會議席。在立法會的功能組別,亦有不是素人挑戰,雖然效果不佳,但看功能組別的票數,仍然令人覺欣喜。這種「寸土必爭」的姿態,的確成為市民對政黨政團的基本要求。
問題係傳統泛民有幾理解「寸土必爭」的意義?我們一些為勞工發聲的政黨仍然讓勞工界三席立法會議員自動當選,而解釋其實同今日梁耀忠議員的說法差不多,一些不參與小圈子選舉的解釋其實令人覺得煩悶,難道政黨不能為競爭一下而送死嗎?
重陽節假期當日,專業議政一個本來為選委會參選,預20人出席的圓桌會議,結果吸引了70個不同界別的專業人仕參與,不少專業人仕都背負著犧牲自已的事業前途的風險參與小圈子選舉。而在天主教及基督教界別,亦有不少教徒為抽獎而努力。這就是所謂的「寸土必爭」。
可敬的梁耀忠議員,你明白今天的死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