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以人為本的減廢策略

以人為本的減廢策略

在2017年本港的堆填區將是迎向飽和的臨界點,基於過去30年間本港人口增加約30%,人均每日都市固體廢物量遠過於其它發展水平相近的地方,使其資源循環成為每一屆政府的長青問題。然而,香港已經經過三屆政府班底,但顯然減廢的成效不彰。過往本港偏重以堆填方式處理資源,但長遠而言,港府宜轉移減廢的重心,把以人為本加強環保意識的宣傳,鼓勵大眾把資源回收和分類成為生活習慣才是最佳策略。

前陣子,多個環保團體向外界包括有意參選下屆特首的候選人,推銷綠色政綱,以使下屆政府可更大力推行源頭減廢,優化過往一味以都市化發展主導的政策。筆者認為,政府應多加利用互聯網和大型宣傳活動宣揚綠色生活和處理資源的方法。反觀,目前政府除了派出「大嘥鬼」配合公式化的電視廣告,就別無其它方法。筆者深信,社交網絡平台和落區宣傳活動以軟性介紹綠色生活和環境,珍惜資源,營造新派生活模式是傳承環保意識至下一代的不二法門。論宣傳方式,近年最觸目當然是Ice Bucket Challenge在互聯網的熱潮,縱使是短暫的潮流,但至今不少人關注和接納ALS病患者,可見社交平台宣傳效益之大和深遠。

再者,社會上的鄰避效應甚濃,以使三堆一爐的撥款掀起反對聲音。箇中原因離不開堆填區和焚化爐被標籤為有違理想居住環境,但參考遠至新加坡,近至日本皆發展焚化爐技術成熟,以解決同樣對堆填區依賴。政府有必要以數據和權威宣傳資源處理的技術,方法和迫切性的需要,才能根治深根的問題。

參考近年商界的宣傳,筆者甚欣賞遵理學校的宣傳包裝。向來只為應付公開考試的生意,本應剩下功利形象,但透過大型活動和願意投放資源,令與學生距離拉近,導師仿似比日校老師更近的關係。所以,有效的以人為本的宣傳策略,成功改變本來的價值觀方為最長遠解決問題方法,使資源處理和捍衛綠色生活成為官民同步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