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政府2014年在金鐘政府總部東翼前地,俗稱公民廣場外加設圍欄,限制市民出入,市民只能在假日或公眾假期申請在公民廣場進行集會。中西區區議員昨日開會,民主黨區議員提出動議要求政府立即全面開放公民廣場,但遭建制派反對未能通過。
高等法院去年11月裁定政府加設圍欄的做法違憲,政府及後提出上訴。民建聯張國鈞認為,在上訴未有實際結果前,不應忽視公民廣場的保安需要。他憂慮,若全面開放公民廣場,或會嚴重影響政總安全。張國鈞認為,香港現時社會的狀況正發生極端變化,更痛斥七月一日衝擊立法會的「暴徒」將保安資料取走。
提出動議的許智峯表示,要求當局拆去圍欄及花槽,還市民公共空間及集會自由。民建聯楊學明則提出修訂動議,指政府現時已就公民廣場的管理事宜進行上訴,政府應尊重高等法院就有關司法覆核所作出的裁決。
許智峯:公民廣場「政治花槽」阻市民表達意見
許智峯進一步指出,公民廣場過去發生過許多影響公共政策的事件,如今限制市民出入,反映市民失去公共空間及集會自由。他認為,中西區諸多官地的花槽為市民帶來不便,形容花槽為「政治花槽」,同樣阻擋市民表達意見。他斥首,年輕人只是站在公民廣場花槽上掛橫額,已遭到政治檢控,促請當局拆除花槽,還市民公共空間。
甘乃威:只有暴政 沒有暴徒
民主黨甘乃威則反駁張國鈞,指「只有暴政,沒有暴徒」。他指出,「(設計)門常開就係希望聽到市民意見」,但現時政府不聽民意,不理百萬人上街,「整多十個閘都無用,究竟香港仲有咩出路?」;又指政府無視民意下,「社會只有做革命」。他說道「究竟你(建制派)啱定我啱?11月(區選)就見真章」。
民主黨鄭麗琼則提出再修訂動議,除建議政府應尊重法庭裁決外,亦建議政府尊重市民的集會自由,不應將政府辦公的實際需要無限放大,及制訂全面開放公民廣場的落實時間。最後楊學明的修訂動議以10票贊成及5票反對獲得通過。
鄭麗琼:「門常開」設計寓意政府施政獲支持
提出再修訂動議的鄭麗琼指出,「門常開」起初的設計寓意,「政府將來施政一定獲市民支持」,是讓市民用作集會用途,該用地的原意。她認為政府應尊重市民表達意見的需求,故提出再修訂動議,建議政府盡快制訂全面開放公民廣場的時間表。
最後,鄭麗琼的再修訂議案得到5票贊成9票反對,不獲通過;楊學明的修訂議案則有10票支持5票反對,獲得通過。
記者:陳康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