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兩個選擇](/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如果至今仍深信自己無錯,是上街抗議的200萬+1個市民不理解她,就算企出來道歉,都不會是真誠的。
林鄭日前都曾經向建制派認錯,自認「撼頭埋牆」,但顯然不明自己點解搞成咁。去年十月先至與習同行,連國務院副總理韓正都要跟佢尾,大半年後,由山頂跌落谷底,裡外不是人,究竟發生甚麼事?她寧願相信是反對派搞破壞,甚至有外部勢力介入,也不會有一秒諗過問題出在自己身上。只知執行任務,連基本的政治判斷力和智慧都沒有,仲剛愎自用,點會唔死多幾錢重?
逃犯條例修訂方案提出初期,林鄭氣勢正盛,反送中的人對形勢發展毫不樂觀。筆者去到上個月底還是這樣說:「努力不一定成功,但起碼爭取到一個機會,看看到了最後,彼岸變出甚麼風景。」佔中案宣判之後,民主派及其支持者的挫敗感有増無減,幸而大家努力爭取,沒有選擇放棄。
政府霸王硬上弓,眼看無法阻止,但筆者在4月1日《香港宣布提早玩完?》的文章中仍帶一絲希望:「林鄭為了效忠/討好習近平,一力推行惡法,但假如情況惡化到失控,一國兩制宣布提早死亡,追究起來,今天盲撐習的林鄭將難辭其咎,反成為中共領導眼中背黑鑊的罪人。」之所以有此看法,乃從兩位研究香港的學者李家翹和蔡俊威身上得到啟發。
兩位學者利用地緣政治分析,探究香港法治的由來,得知殖民地政府的管治思維:香港人有法治的保障,原來是多方角力下的一個結果。「將整個棋局之下的所有玩家(players)全部鋪排出來,無論是中共、美國、英國以至蘇聯,這些國家勢力在同一時間如何看待香港,從而得出一個客觀的畫面。」這種立體、動態、辯證和充滿不確性的看世界方式(註一),作為英國殖民者管治思維的核心理論根據,加上港人的努力,以及特殊國際形勢下的運氣因素,造就冷戰格局下於夾縫中仍能茁壯成長的東方之珠。英國把香港主權交還中國,連同國際金融中心的有形和無形資產,但不包括所謂教車師父的獨門管治心法。
董建華和曾蔭權當特首時,在管治作風和人事安排方面,仍有前朝影子,縱然犯錯纍纍,但叫保住一國兩制的招牌。689上台,開展西環治港,逐步摒棄地緣政治之下香港作為國際都市的定位,加快推行把香港變成大灣區一部分的計劃。除了包庇自己友,縱容惡勢力,全方位打壓民主派,甚至同屬建制派但疏遠一點的人也遭殃。2016年自由黨周永勤據報遭恐嚇,因「不想身邊重要的人惹上更高層次的麻煩」而棄選立法會,正是一個明顯例子。
2017年林鄭上台,實際上換湯不換藥,中共強硬的鬥爭路線不變,甚至因為她太熟悉公務員系統,如臂使指,執行政治任務起來,比689更有效率,殺傷力更驚人。所以,香港弄至如斯田地,更深層次的問題,不(單單)在於特首由甚麼人擔任,而在於幕後的人有甚麼想法。據前中共香港地下黨員梁慕嫻所講,反修例運動面對的是具有共產黨性格的「香港工委」,其特點為:
1 一定要贏,不容易妥協,強硬到底。
2 心狠手辣,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3 視生命如糞土
4 趕在7月1日向黨獻功。
由DQ異見者,粗暴干預選舉,在議會強詞奪理打橫行,到612用不必要的武力攻擊示威者,都顯示西環以鬥垮鬥臭對手為目標,可以不擇手段,完全不顧一國兩制下香港奉行多年的政治規矩、文化和生活方式,似乎不惜犧牲(或意識不到)以香港為本位、致力為中美鋪橋搭路的中間人或所謂「超級聯繫人」角色。客觀效果上,是倒習近平的米。林鄭盲推送中,強大的反效果已擺在眼前,除了弄到自己焦頭爛額,還幫了中共死對頭小英一大把,以及面對侵侵時,處於貿易戰談判中更不利的位置。
現在,形勢如何發展,香港的未來變成甚麼模樣,便看中共如何做選擇:一,扮退讓一會兒,但照舊強硬,並定性200萬+1個市民上街是外部勢力所致,而非過去幾年治港勢力胡作妄為所造成,只會用更強硬的方式對付異己,最終攬炒;二,放棄鬥爭至上的路線,回歸一國兩制、高度自治的範式,追求善治,改善貧富懸殊,不再讓權貴搜刮民脂民膏(例如懲治領展和改革市建局的地產商經營方式),締造有助年輕人快樂指數上升的社會環境。到頭來中共也會從中獲益。
註一:香港主流的看世界方式,過去一直深受雷鼎鳴、王于漸等經濟學者影響,主要是將改善社會民生的事看成做大個餅的問題,以為搞好經濟,便雨露均霑。明日大嶼便是一個明顯例子,只重視賣地收益,不把合乎環保,合符社會公義的空間規劃和使用原則等等放眼內。這問題有機會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