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本周日(14日)舉行兩年一度的領導層選舉,評論團認為,民主黨必須透過這次重要的改選來自我否定,否則預計兩年後立法會選舉將面臨創黨以來最大慘敗。
首先申報利益,截至這篇文章完筆,未有一個主席/副主席/中委/中紀委候選人直接向筆者拉票。也許筆者這半年太懶,鮮在評論團執筆,被認為沒有拉票價值。
筆者在第一段作出這驚人預測,建基幾點:一)回歸以來的所有立法會、區議會選舉,無論議席或地區得票,都是每況愈下,除了2003年五十萬人上街後的2004年立會選舉,總得票例外上升,但議席同樣下跌。歷史數據顯示,民主黨高峰巳過,不斷走下坡;二)2010年和中共達成的政改方案,經過四年來,完全達不到民主黨當初聲稱的「增加民主成份」,四年來,議會完全失去制衡政府的功能、推倒功能組別的呼聲有增無減、甚至民主黨一力促成的「超級區議會」議席,也發揮不了什麼功效(說好了的辭職補選一直沒有發生),2010政改的負面影響不斷發酵,成為民主黨獨有的負資產;三)經歷雨傘革命,泛民基本盤的溫和及基進選民巳產生變化,經歷街頭抗爭的基進泛民支持者固然不會Buy民主黨、即使是溫和泛民支持者,也並非個個支持雨傘革命,並且雨傘革命更把公民黨、工黨等所有傳統泛民和民主黨一起推進同一個光譜,餅細了、爭食的對手卻多了,未打先輸。(詳見《民主黨一撤退 立會選舉難逃崩盤》一文)
上述解釋了民主黨種種不利因素,簡單歸納為歷史包袱、路線定位。但民主黨也並非優勢全失,例如其地區網絡、人員、資源等,在泛民(只限泛民政黨)之中,還算是特出。若要在兩年後選舉避過慘敗,基本策略是,盡量善用資源及網絡優勢,棄掉歷史包袱、路線定位。再簡單點來說,保留舊瓶、但倒掉舊酒,注入新酒。
說易行難,怎辦?最後的機會,是利用本周日改選的舞台。除了明年預計會發生的政改表決,筆者巳經看不到,在明年區議會及後年立法會選舉前,民主黨還有什麼可以單獨聚焦全港選民目光的機會了。若果不好好利用本周日改選的機會展示新姿態,可以預計,一年後區會小敗、兩年後立會慘敗。
這次黨領導層改選,不同候選陣營提出「改革」、「年輕化」、「承傳」的主軸,這是評論團兩年前致力提出的訴求,但筆者認為,「改革」、「年輕化」、「承傳」只是慢火煲的溫藥,兩年前提出還可以,但當時民主黨錯過了改革的最佳機會(由劉慧卿成為歷來年紀最大的黨主席,然後民主黨這兩年在公民提名的否定立場、全力支持最後沒有發生的佔中,完全是政治判斷錯誤),經歷一場徹底喚醒公民覺醒的雨傘革命後,今天再提「改革」巳經無用,現在應該在是次改選提的,是一劑猛藥——「否定昨日的我」,包括徹底否定2010年政改立場、徹底否定民主黨的大中華/香港論述、徹底否定領導層過去一年在佔中及公民提名的策略,先破,方才有機會後立。
民主黨若不藉此次改選,向公眾徹底展示新人新作風的面貌,狠狠落一劑猛藥,評論團只能見證民主黨兩年後的慘敗。
Facebook:民主黨評論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