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施政報告】左翼廿一短評懶人包

【施政報告】左翼廿一短評懶人包

【施政報告】左翼廿一短評懶人包

【二零一五施政報告 - 左翼廿一短評懶人包】

(一)未開始諮詢就話落實?- 短評第三跑道系統計劃

10285767_10152598589276129_1543997174606408339_o

第36段:政府會繼續全力協助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落實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計劃,以鞏固香港國際及區域航運中心的地位。

咩話?未開始諮詢就話落實?耗資1200億(佔財政儲備1/6),填海650公頃——史無前例咁龐大嘅工程想夾硬通過?唔好講笑!

有種講法指,政府會採用融資方式興建三跑,不用動用公帑。其實這種做法亦不見得有利,實質結果是將原本屬於公共的海域,以及填海得來的新土地變為大財團圖利的工具。機場私有化後,不但收費將會暴增,服務更難以被公眾監管。這種甜言蜜語,不得不防。

其實說到底,香港根本不必,更不應再興建第三條跑道。這樣的基建對香港廣大市民沒有任何利益,受惠的只會是建築商和地產商,卻犧牲市民的居住環境,以及無法代替的獨有生態。

(二)「香港係高度自治,唔係絕對自治」?

10818397_10152598621741129_7590084269641119294_o

第13-14段: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朗讀部分《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條文,指「香港係高度自治,唔係絕對自治」,並表明香港的權力由中央賦予。在口頭宣讀的內容中,梁重申不止特區行政長官,甚至主要官員皆須由中央任命,是中央政府的實質權力。梁亦明言行政長官產生辦法「既有選舉,亦有任命」,換言之在此框架下真普選絕無可能。

民主政制應承認政府的權力來自人民,而非由中央政府恩准賦權。把這種由中央緊握權力、操控選舉結果的方式稱為「民主」,簡直是侮辱全港市民的智慧。

(三)「東大嶼都會」的大白象工程

10887504_10152598647541129_5221817034478251011_o

第88段:《施政報告》建議在東大嶼山水域發展「東大嶼都會」,並會透過基建把港島、大嶼山和新界西部連繫,以容納新增人口,以及設立中區和九龍東以外的新核心商業區。

未來香港將會在這方面大灑金錢,進行大量填海、興建大量交通要道和其他基建工程,以公帑資助地產商發展新項目。去年《財政預算案》建議成立未來基金,把香港政府的大部分財政儲備留用於大型基建開支,拒絕增加醫療、教育等長遠社會投資,正是為此等無日無之的大白象工程鋪路。

(四)全民退保……開始諮詢……

10904577_10152598658636129_5032601007476384075_o

一講到社會福利,立即滿口善用資源,將資源投放在有需要人士身上,講就好聽。我地唔需要大白象工程啵,唔該唔好起。至於優化強積金,咦說好的廢除強積金對沖呢?上年跪低咗,今年扮冇咗件事?

至於預留500億作為為安老開支「未雨綢繆」,真係語言偽術到極點。換言之,即係呢500億不會用作目前安老的用途。頂你個肺,宜家已經傾盤大雨啦,三萬人輪候院舍,只有萬九個宿位,仲有成百萬長者需要退休保障呢?唔做就認啦!

哦我知點解唔做啦。延後退休年齡都夠膽死講?嫌宜家全港打工仔唔夠辛苦,要做到死嗰日?咁咪唔駛退保囉!

(五)最低工資卻竟然還不到2010年時爭取的水平!

10915311_10152598678951129_3325455792447811733_o

第147-148段:香港貧富懸殊近年持續擴大,基層市民的生活百上加斤。梁振英在《施政報告》中滿口發展經濟,卻只提如何支持金融等專業服務,對勞苦大眾視若無睹,〈勞工〉一節只有兩句:

147. 我們會繼續關注勞工議題。在立法會通過後,法定最低工資將調高至每小時32.5元,惠及數以萬計的低薪僱員,並有助吸引更多人投入勞工市場。

148. 標準工時委員會正推動社會對工時議題作知情及深入的討論,協助政府釐定工時政策的未來路向。

等等!32.5元?2010年最低工資立法時職工盟等勞工團體已在爭取最低工資33元,過去4年物價累積升幅已達23%,最低工資卻竟然還不到2010年時爭取的水平!

(六)不要將房屋問題推到反對東北及其他發展計劃的人身上!

10900190_10152598688511129_1640346935958827560_o

第72-75段將房屋問題遲遲未能解決的責任推到反對東北發展(及其他發展計劃),提出司法覆核的人身上,完全是荒謬說法。

1. 若不是政府霸王硬上弓,只顧拉攏地方權貴,不理普遍村民死活,村民會激烈反對嗎?

2. 若不是政府規劃直接輸送利益予地產霸權,名為解決房屋問題實質興建大量昂貴私樓,為發展商的利益搶奪村民家園,市民會不滿嗎?

3. 若政府選擇發展現有市區用地,而非逼遷亦有數千人居住的地方,市民不支持嗎?

4. 若不是政府依賴功能組別及城規會胡混的議事規則強行通過發展計劃,市民還需司法覆核嗎?

5. 若不是政府堅持盲目發展地產和基建,公帑豈不是可以用在改善民生之上,解決市民困境?

(七)梁振英無心支持弱勢社群,何必含糊其辭?- 短評梁振英特殊教育政策

10896445_10152598727256129_2719411474154584181_o

梁振英在施政報告裏打出加強特殊教育需要(下稱「SEN」)學生支援的口號,口惠而實不至,又一次體現其行騙長官的狡猾技倆!

梁振英表示,會邀請「關愛基金」考慮推行兩個項目,包括向收錄較多有特殊教育及經濟需要學生的普通學校提供現金津貼,以便學校安排一名專責教師統籌校內特殊教育所需的支援;以及為有特殊教育及經濟需要的專上學生增加學習開支助學金。

首先所謂對有特殊需要的學生援助,原來只是政府「邀請」關愛基金「考慮」推行而已。資金多寡沒有定額,而且支出毋須由庫房埋單,貫徹政府盡計縮數的思路。

而且,現金津貼多數交由學校分配,不一定使相關學生受益。學校寧可把撥款增聘多一兩位教學助理兼職輔助SEN學生、並同時處理其他校內行政和教學工作,也未必增聘一位持有SEN文憑的專業教師。這只是解決學校的人力資源問題,卻又如何針對SEN學生的真正需要?

留意施政報告裏的字眼,只是「以便」學校安排一名專責教師統籌校內特殊教育所需的支援,但是如今大部分中小學校已經有一位在職教師負責相關項目。施政報告此番說辭,不過表明這份津貼不會徹底改變特殊教育資源短缺的現狀。

梁振英無心支持弱勢社群,何必含糊其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