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文化論政】歐陽檉、鍾溥敏:復興文化工業要有數字 更要有故事

【文化論政】歐陽檉、鍾溥敏:復興文化工業要有數字 更要有故事

作者認為,文化二字以「文化及創意產業」之名寫入《施政報告》的語言,但更需要的是明確造就一個Made by Hong Kong、Made for Hong Kong的環境。圖為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中)。

香港武術電影臥虎藏龍,中外皆知。最近來自澳洲的越南裔女性武打演員Maria Tran正在拍攝一部有關亞洲女性特技人和武術演員的紀錄片,她拿着一個長沙灣的地址,盛意拳拳,說要尋訪一位女中豪傑,問我是否可以擔任溝通橋樑。

我接過一看,原來她要訪問的人是「盼盼姐」楊盼盼!我跟她說:去找她你找對人了!

我雖然不是傳譯專業,對武術更是一竅不通,但自小在公仔箱看盼盼姐長大,也曾留澳在UTS大學做過半年訪問學人,對Maria身處的環境脈絡又有所了解,希望也能略盡綿力。於是我帶同一位對電影和武術有濃厚興趣的學生,約訪盼盼姐,連同Maria那組年輕專業的3人攝製小組前往她的電影公司和大本營「Hit Hut」。

有情有義有感恩

相比於電視熒幕上的盼盼姐,面前的她待人接物風格更令我似曾相識。

採訪當日,紀錄片導演需要她擺什麼甫士她也耐心配合,唯一要求是要把她影得「夠專業」。

提到在電影行業的機會,她如數家珍,琅琅上口,是一章香港文化工業史。

她自小對做演員最有興趣,媽媽讓她學習京劇,基礎扎實,走幾步已甚有台型。楊盼盼9歲,已在電影《快劍》演出。後來跟隨媽媽工作進入國泰片場,11歲趕及尾班車上了國泰訓練班最後一期。

後來國泰結業,她再到邵氏跟程剛導演(程小東父親)、再跟隨梁少松(梁小龍叔)學習做武替,為功夫打下扎實基礎。後來參與《十四女英豪》成為特約演員,參與李翰祥的經典《瀛台泣血》,之後在到新浪潮的桂治洪等。

從前的電影圈子,就是一個帶一個,邊做邊學,給人印象不錯的,電影就一套接一套,「電影的感覺」是這樣靠長時間浸淫出來的!她後來再入電視台、佳視、TVB……到了三四十歲轉做幕後、監製等。

電影業的故事通常聚焦在明星、導演等,但近年來我們愈來愈發現更多默默耕耘的所謂「supporting personnel」,他們其實也是這個工業當中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香港文化工業這個海納百川的故事,有很多人都參與過。

制度缺席 技藝靠人傳承

Hit Hut是盼盼姐2008年自資開設的特技學校,有技術有場地,軟件硬件,為香港下一代武術演員提供訓練及實習機會,更着重要培訓「明白動作的幕後」。盼盼姐選擇全數自資,覺得比向政府申請資助更可實現她的方法。

Hit Hut打開門做生意,盼盼姐希望更多年輕人有機會接觸電影電視武術和特技,試試是否適合自己。例如何佩珉(Mandy)是先有功夫底子,再參加TVB武術選秀節目,經介紹加入Hit Hut跟隨盼盼姐學習電影武術動作,把所學武術轉化為電影動作。

電影上的武打,除了掌握時間及與對手的默契外,更要留意表情變化,與武術動作有時完全是兩回事,沒有行內人教授會比較無從入手。

面對外資的來去如風,本地不斷轉變的商業環境,過去政府不去了解研究,也不作為,讓香港的文化工業一直在潮流漲退下自生自滅——放諸世界比較,其實頗為「蔚為奇觀」。到了今天,這種「消極自由」的神話已經覆滅。香港長期政策缺席,但其他地方有。於是面對有嚴厲內容審查的巨大市場,我們發現要削足就履;面對他國高度計算策略化結構化的「Cultural Technology」,我們負隅頑抗。

如果我們又要本土又要好的話,就要重新發掘並加以利用我們長處,複製成功經驗;也要建立觀眾和工業之間溝通的共同語言、有互相提挈的誘因、積極建立評論和美學。讓香港流行文化在靠醒、靠cult、靠話題的包裝外,重新充實人文和普世的內涵。

有錢還要有認識

澳洲的Maria是越南難民的後代,父母逃離越南前經歷多次監禁,然後上船幾經波折抵達澳洲後,胼手胝足謀生,但生活未如人意,父親後來更酗酒。香港武打電影於是成為她成長的精神支柱,然後她開始習武,在道場忘我,學會面對恐懼和衝突。香港文化無間斷地默默啟發了許多人,從未曾停止過。環顧亞洲,現今電影人仍以香港為師者眾。

面對世界經濟的轉變,文化二字透過「文化及創意產業」進入香港政府《施政報告》的語言。但其實除了投放了金錢,更需要的是明確造就一個Made by Hong Kong、Made for Hong Kong的環境。近年來,電影金像獎獲提名的多部電影更是貨真價實的Made in Hong Kong,我們的政府在文化自信方面相比南韓和台灣,實在太過虛與委蛇了。

金錢可以令人迷失、數字可以令一個國家迷失。相比於二次大戰後已經把文化作為政策範疇的歐洲國家,香港文化相關政策的論述底蘊比較薄弱。為官從政者應該更認真細讀香港文化工業的故事,就算下次抽水過往的輝煌以宣揚香港歸屬感的時候,也不至流於過分空洞。

一個政策也不能只叫人懷緬昔日的光輝,還要令人見到為何最好的尚未來臨,才能把人留住。

歐陽檉為香港大學社會學系講師;鍾溥敏為香港大學社會學系MCCC碩士課程之應屆畢業生

文章刊於2019年2月20日信報專欄。本欄由「香港文化監察」邀請不同意見人士討論香港文化及文化政策狀況,集思廣益,出謀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