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國際標準」:香港選舉該同誰比?

「國際標準」:香港選舉該同誰比?

圖:Desiree Fa

本文是受港報報道田北俊在11月26日 “Social Wednesday” 發言啓發。

When asked about the NPCSC decision, he commented that the type of free elections that some Hong Kong people are demanding only exists in independent countries.

雨傘運動的要求,是要特首選舉與「國際標準」接軌。見過很多「美國的總統也不是直選」之類的反駁論述。田先生的評論——雖然没有明說,但目前有記錄的提案里,最激進的就是公民提名了,因此 “the type of free elections that some Hong Kong people are demanding” 我姑且替換爲公民提名——也講公民提名只在獨立國家里纔有。

額,等等。爲什麼大家都在拿國家和香港比?香港可不是一個國家啊。香港作爲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最多和直轄市平級。我來自上海,就先比比上海和香港的選舉法吧。根據《人民政府組織法》,上海市長由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簡稱人大)提名並選出。上海市人大共有代表860名,而至少30名代表聯名,即可提名一位上海市長候選人。定義提名門檻爲最少聯名數比上可聯名人總數,那麼上海的提名門檻是3.5%。這個門檻越低越好。

容易發現,上海人大就是一個没有功能組別(但也没有反對黨)的選舉委員會。對比當前香港的選舉委員會,總數1200人,需至少100人聯名可提名一位候選人,提名門檻8.3%——比上海高出兩倍有餘!

人大831決定帶香港進入普選,這把香港帶入了一個全新的參照系。根據831決定,提名門檻固定在一半,50%。那麼國際上,資本主義國家中(一國兩制要求),實行普選選舉市長的城市里(參照系要求),同香港類似發展水平*的城市是怎麼提名市長的呢?

  • 悉尼,2名註冊選民即可提名,註冊選民共101,846人,提名門檻0.002%。
  • 紐約,100名註冊選民即可提名,註冊選民共1,087,710人*,提名門檻0.009%。
  • 倫敦,330名註冊選民即可提名,註冊選民共2,047,084人*,提名門檻0.009%。
  • 大阪,自己提名*,門檻 0。
  • 多倫多,自己提名*,門檻 0。

門檻這麼低,那候選人不會很多嗎?爲了防止不負責任的提名,以上城市都設有提名保證金,須在提名時交納。少的如多倫多,200加元;多的如倫敦,要10000英鎊。只要得票達到一定比例,這筆錢就會返還。低的如多倫多,2%;高的如倫敦,5%;大阪則有一套公式來計算。

當講民主選舉的「國際標準」的時候,千祈不要想着國家元首選舉,因香港並非獨立國家。

*類似發展水平:我以“在本國內是發達前列城市,但最好不是首都”的標準,模糊地選擇了一些。更加嚴謹的方法可以涉及人均GDP之類指標。

*註冊選民:維基百科所載最近一次市長選舉總票數。由於投票率一般不高於60%,實際註冊選民數應還要多。

*自己提名:門檻計算其實是1/選民數,但因爲不需聯名,姑且近似爲0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