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反佔中」與混戰時代

(1)

「反佔中大遊行」落幕,雖然警方的統計數字指參加人數超過「七一大遊行」,但就算是親建制派也不敢將這人流疏落的遊行與今年「七一大遊行」直接比較。這結果不難預計,單憑現有的動員力再加上金錢力量,中央沒理由相信這次遊行的聲勢可以蓋過「七一大遊行」,如今問題在為何中央仍要動員發動這次攻勢。

我認為面對「佔中」,中央開始採用資訊混戰方略來保護基本盤。

(2)

資訊混戰方略的意思是發出大量混亂資訊來抵抗對手論述,保護基本盤。時局發展至此,我認為中央已經無意說服支持「佔中」的人,甚至無打算拉攏在光譜中間的香港人,所以中央不理「水份」高低,都要以浩大的聲勢保住基本盤。所謂的基本盤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利益團體及專業人士,二是在一直在選舉支持建制派的普羅大眾。

對基本盤中的利益團體、專業人士來說,關鍵是利益而不是簽名、遊行人數。運動的聲勢背後證明各路團體的動員積極性,讓他們感到支持建制的力量仍然團結,就是運動再多「水份」對他們也沒有影響。對他們來說,中央是不可能崩解的力量,只要支持力量仍然團結,即宏觀環境不變,大家可以繼續用既有的模式賺取利益。因此,「保普選、反佔中」無需要說服他們,反過來他們只會希望透過這運來展示實力。

至於在基本盤中一直在選舉支持建制派的選民,不乏老一輩的香港人,他們追求穩定,講求安份,他們甚至不會接觸網媒與面書,對反對派的論述所知不多,所以他們欠缺對「保普選、反佔中」的分析能力。對他們來說,最重要是感到社會有與自己持相同立場的人存在,而且大家都佔有道德高地(和平、理性、非暴力),可以讓他們繼續安心支持建制。針對這些支持者,關鍵是聲勢,只需要大量發放資訊、大規模動員,他們就會感到安心。

(3)

資訊混戰略的主要策略有二:一、多路進攻,以浩大的聲勢平衡「佔中」聲音;二、運用反對派的相同字眼,搶佔高地,讓市民感到混亂。

第一個策略需要多方面配合,首先是官方渠道政府「有票,真係唔要﹖」的龐大廣告攻勢,然後是周融發動的「保普選、反佔中」運動,這運動包括多個團體運作的街站、自願與非自願的簽名運動、有「車馬費」資助或午膳提供的遊行運動等等,當然要配合親中報章的文字攻勢,讓「保普選、反佔中」的宣傳鋪天蓋地。正如上文所說,中央不用跟支持建制派的老一輩香港人講道理(他們普遍認為「佔中」暴力,根本無道理,沒有進一步的討論空間),製造浩大的聲勢已經足夠。

這策略的另一個重大意義是當社會充斥不同的資訊,「佔中」一方的消息、論述就愈來愈難穿透混亂的資訊來動搖建制派的基本盤,是絕佳的防守策略。同理,如果「佔中」的論述在混亂的資訊中變得面目模糊,建制派就會有斷章取義、扭曲的空間。

Deborah Stone 的著作 “Policy Paradox: The Art of Political Decision Making(《政策弔詭:政治決策的藝術》)”中曾提出一個很有趣的講法,就是社會動員的目標愈模糊,動員力就愈大,例如高舉「和平」旗幟不會有人反對,但提出如何維持「和平」的具體方法則必然會有反對意見。「保普選、反佔中」運動將這技巧發揮到極致,混戰方略功不可沒。

至於第二個策略,我們不難看到政府與周融都搶用了「和平」、「普選」等字眼,而這些字眼都是「佔中」論述中的關鍵字。將對手的論述關鍵字搶來,無疑會讓不少一向政治冷感,或教育程度較低的市民感到混亂。可是,這混亂正是中央所要的,因為市民會傾向相信政府對這類字眼的解讀。亦如上文所述,「佔中」的論述在混亂的資訊中愈來愈難清晰地向建制派的基本盤解釋。

簡言之,混戰方略是防守「佔中」論述干預建制派基本盤的重要策略之一。

(4)

我認為資訊混戰的開始是中央近來的重要策略轉向之一,轉向有幾個重大背景:一、「七一大遊行」與六四悼念晚會早就被「嘉年華化」,中央不再懼怕,但「佔中」有激活那些運動的趨勢,不得不提防。換言之,「佔中」的影響並不在「佔中」本身,而是它週邊運動的影響,這方面比「佔中」最後的規模更難估算;二、「佔中」籌備時間很長,而且頗系統化,是鮮有的馬拉松式社運,中央必須提妨基本盤在過程被動搖;三、梁振英不濟,不少政策讓政治冷感的市民亦感失望,「佔中」這馬拉松社運在未來或有機可乘;四、學民思潮的反國教運動讓中央上了一課,中央有需要採取新策略。

(5)

這次遊行是建制派的各路勢力展路實力的戰場,而這角力近年已經愈來愈激烈,或會導致「尋租效應」。來自中央的訊息近年頗不統一,常有「誤會」、「誤傳」,加上各路勢力相爭,在未來選擇或讓反對派有機可乘。不過,可惜泛民比以前、比建制派更分裂,就算有機會,泛民亦無力把握。

黎智英政治獻金事件剛好在「保普選、反佔中」運動最如火如荼的時刻出現,亦剛好在民主黨與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會面前打擊反對派,這絕對不是巧合。極力催谷「保普選、反佔中」運動的聲勢,同時以醜聞讓反對派應接不暇、四分五裂,就算這次「保普選、反佔中」運動有多失敗,也不見得「佔中」與反對派會有甜頭。

(6)

建制派以錢換人數的手段已經不是第一次,網民的嘲笑早已傳遍網絡世界,但這些負面新聞卻從來不能動搖建制派的基本盤。網上的批判依然,而其基本盤卻根本不在網絡世界。這次社會撕裂的裂口正在新舊兩代香港人的中間,然而共產黨對新世代全無辦法。如果連經濟手段、高壓手法都改變不了年青一輩,技巧的共產黨就只能以資訊混戰鞏固基本盤,也即是暫時放棄對年青人的統戰。這是共產黨面對的困境,而這困境不單在香港,亦在台灣。

話雖如此,民主黨的「大佬」都是舊時代的,共產黨極擅長對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