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歷史學者葛頓艾許(Timothy Garton Ash),攝於紐約市,2010年10月
攝影:Dominique Nabokov
英國歷史學者葛頓艾許(Timothy Garton Ash)是東歐解放以及當代史的編年史家和詩人,他是牛津大學特別研究員,亦是世界級記者,集各種才藝於一身,於我便要鍛鍊三十年。他似乎關注世界任何事情。《事實的顛覆性》“Facts Are Subversive”集合他由2000年到奧巴馬當選總統的2008年的散文。他解釋,事實是:謊言的顛覆性、半真半假、神話;「這一切無需費力的演說便能安撫殘酷的人。」他還寫道:「在我們的時候,經過校準的事實的來源在政治和傳媒的領域。」政治家已經建立越趨精密的手段,透過傳媒主導事實的敍事。這是近兩年對美國政治一個出色的描述。
葛頓艾許斷言他歷史學家與記者的工作都是尋找事實。他觀察分析和富歷史感的寫作的本領,是結合了豐富的幽默感、還有雋語和警句的竅門,令他的散文更富啟發性和可讀性;亦是他對近十年的議題包括:非西方世界掘起、全球暖化、資本主義危機、美國的明顯衰落、歐洲的夢遊,權威性的評論。
葛頓艾許第一個主題是,不斷變化的革命性質和廣大的革命群眾。「我生命中花了很多時間與這些群眾站立一起,包括:華沙、布達佩斯、柏林和布拉格,他們的行為既啟發靈感又不可思議。」葛頓艾許視1989年為歐洲歷史上最好的一年,他一系列所謂天鵝絨革命迷住了世界:
非暴力、反烏托邦,並不是基於單一理念,而是廣泛的社會聯盟,特點是應用了社會群眾壓力,與目前的當權者談判。
在著作《伊斯蘭在歐洲》“Islam in Europe” ,葛頓艾許回憶:歐洲中世紀重要人物馬特(Charles Martel, 676–741)在公元732年的普瓦提埃戰役(the Battle of Poitiers)成功制止穆斯林帝國對歐洲的入侵,並拯救歐洲天主教信仰。從而對目前歐陸最大的問題有出色的分析。他寫道:
由美國返回歐洲,先經過一個認為自己是在前線為聖戰恐怖主義鬥爭的國家;而不是到達一個在前線而未醒悟這個事實的歐陸國家。在2006年的寫作,葛頓艾許似乎低估可怕和不愈的傷口,911令美國集體心理造成打擊,並作出反應。
2001年夏天葛頓艾許在牛津,被美國白官要求來週四前往華盛頓(經濟客位)為布殊總統第一次官式訪問歐洲作準備。最終訪問不完全令人滿意,但有高度啟發性。會議期間,大部分關於歐洲的議題,總統似乎能接受新思維而不空泂。葛頓艾許回憶布殊評論道:「這需要一點時間去熟悉這項工作。但他會嗎?在內心深處,他顯然還有些疑慮,他是否真的願意。我也是!」
葛頓艾許承認,在他的“自由的矛盾心理折磨”,關於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他是錯的,在戰爭之前就應該撰文反對。事實證明,「人類衝突的領域中,從來沒有發生過,一個大國運用巨大的軍費開支而所達到的目標是如此小。」「聲稱在伊拉克推動洛克主義式的解放(Lockean Liberty, 1632–1704),我們擲回一個霍布斯(Hobbesian, 1588–1679)的自然狀態」。
離開歐洲,葛頓艾許提到緬甸,「我很少見到一個更美麗的國家,或一個更醜陋的政權。」經過長時間與昂山素姬的交談,當局軟禁昂山素姬並沒有真實原因,最近她才被釋放。昂山素姬有著曼德拉的神秘感,來自她被長期囚禁與她的國際聲譽,包括她在1991獲得諾貝爾和平奬,並政權每天謾罵的對象。國家法律與秩序重建委員會(SLORC),軍事政權,已經將緬甸變成中共的附庸國。那裡還有可能發生「絲綢革命」,恢復昂山素姬從前透過選舉和對人民的感染力而贏得的合法地位?葛頓艾許在2000年寫道,爆發是有可能的,的確在2007年,佛教僧侶的遊行爆發,但很容易就被軍隊撲滅。
翻譯原文:
Brian Urquhart, “Revolution Without Violence?”, the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Vol 58, No. 4, March 10, 2011.
http://www.nybooks.com/articles/archives/2011/mar/10/revolution-without-...
布賴恩.烏奎哈特 (Brian Urquhart):
前聯合國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