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政府應與中產結盟

除庶民按:呢個張志剛真係發緊春秋大夢,剛剛俾大公報不點名力批佢d 賣國崇洋0既語言政策,佢又唔敢回應,立即返過來講番中產,仲執劉兆佳口水尾,講乜野同中產結盟。早兩日劉兆佳個同事呂大樂就督爆呢d 幻想啦。但其實,更重要0既係,老董都快落台啦,人亡政息,劉兆佳自己都自身難保。雖然佢應該係簽合同,唔會跟董一齊無得撈,但係你咕煲呔行走官場咁多年,仲會唔會重用一個口齒都未清0既學棍呢。中產階級呢支旗,都怕只係0岩阿張志剛呢d 人要來自我安慰。

--------------------------------

香港的中產階級一向並不熱衷於政治,他們比較理性,也接受西方的一些民主政治觀念,但卻只是停留在理念方面而並沒有很大程度的參與,這個現象在「九七」前更為明顯。

中產者漸看清政客真貌

以前的中產階級的一個主要信念是自求多福。一九九七年前,經濟偶有起伏,但還是處於一個長久持續的大升軌。中產階級完全可以自己解決問題,房屋供應短缺,他們會運用自己的經濟知識,把全部u窶ㄢㄘ膃b房產上,生活不足之處卻成為賺錢良機。他們不大關注公共房屋的問題,因為自己在房產上的投資往往比正常的家庭收入為多。公共醫療也不很在意,因為本地大企業和跨國公司提供了中高層僱員全個家庭成員的上佳醫療保險。他們又可以利用分配學位中的世襲制度,令下一代較容易進入悠久歷史的名校網絡。所以整個中產階級都受惠於這個經濟大增長期的成果,政治是停留在信念層面,而沒有提升至有所行動的水平。

在選舉制度出現之後,小部分中產階級積極參政和論政,大部分的中產階級仍只是稍稍提升到投票的程度。而他們的投票傾向,是在背景、行為、教育程度和政治理念相近的民主黨。民主黨在利用回歸前的不穩定因素,包裝自己成為中產權益、香港權益,甚至是「令到香港成功的整個制度」的「守護神」。

回歸之後,很多不明朗的因素掃除,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也全速進行,香港和內地排前列的幾個大城市的生活水平越趨接近,在內地工作經商及工作的港人數以十萬計,也令港人增加對內地社會的了解。這本來是為「一國兩制」的執行提供非常良好的發展基礎,但亞洲金融風暴後,全球經濟收縮和香港泡沫經濟爆破,令中產階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在無法再自求多福的情況下,中產階級開始對政府施政有所期望,而期望之高,也是在一百五十多年歷史中沒有出現過的。董建華政府的一些施政失誤、一些官員個人行為上出現的非議,也令首次對政府有高要求的中產階級不滿,但當這些不滿被泛「民主派」騎劫了一段時間之後,中產階級開始認清泛「民主派」的真面目。泛「民主派」的立場,除了一些簡單的直選理念之外,其他一無所有,而那些中產背景的議員,卻完全沒有照顧中產階級的利益。為了選票,他們只是集中向基層靠攏,為了選票,也只會煽動而不會建立共識,中產者的政治取態,又像鐘擺一樣,向另一個方向回撥。

總結特點爭取支持

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日前表示,政府會視中產階級為管治盟友。大概就是看到這個政治回撥,也準備接收回撥的政治勢力,劉兆佳認為中產階級的政治取態有五種特點:

(1 ) 溫和保守,重視穩定。

(2 ) 以個人行動來解決問題,充其量通過公民團體或媒體,但很難大規模動員。

(3 ) 不滿累積到一定程度,會有一次過的集體行動,但不會持續。

(4 ) 支持民主,又怕過急民主化帶來的民粹主義,也看不起政客。

(5 ) 要求公平競爭。看以上的五題,大概是過去兩年來中產者在香港風起雲湧的政情中,其集體行為的一些總結。而中產階級求穩定和務實的心態,在認定「民主派」不能執政,又或者執政也很難保障中產階級的利益,便會有利政府爭取他們的支持。

結盟整合尚未成形

這種分析頗為合理,但要發展成為一種管治盟友的關係,便需要有一個制度來吸納。政府曾經提過的有兩大措施,一是開展一個包括五百位中產人士的中產網上論壇,並承諾委任更多中產人士進入諮詢架構,但兩個措施都不是一些結構上的改變。中產聲音在香港這個開放社會根本不難聽到,而中央政策組長期有做民意調查,中產階級的想法和要求,根本早就通過非常有系統和科學的方法來搜集。就算再加這個五百人的網上論壇,其作用還是不容過分樂觀。至於中產人士加入諮詢架構是行之有年,諮詢組織有大量專業人士,他們根本上就是不折不扣的中產階級,就算真的再多加一些中產人士進入諮詢架構,也不見得可以造成一個結構性的改變。

政府並沒有提出如何和中產者成為管治盟友的政治方案。現時的兩個措施,也只是讓非常小部分的中產人士多一兩個發表意見的渠道,但和其餘眾多的中產人士之間並無互動,少數的中產者並不是多數中產者的政治代表,也不参與決策的過程。在結盟的整合中,現時大概還是停留在良好願望的階段。

張志剛
大公報       

參考:

呂大樂: 政府政黨不了解中產

大公報文章暗地力斥張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