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政事成因: 民主黨下一步該如何走

http://rsericsocial.blogspot.com/2006/05/blog-post.html

近年民主黨內訌的消息不絕於耳,早前新界東支部的風波才剛剛平息,近日又發生改革派電郵外泄事件。看罷這些高潮迭起的政治連續劇,只能教支持民主發展的市民掩卷嘆息。

回顧近幾年的紛爭,批評民主黨充斥「大佬文化」的聲音不絕於耳。而事實上坐在民主黨領導位置上的,來來去去都是那十幾個老臉孔。黨內的權力運作,很可能並不夠民主。而黨內各種分歧,仍未有消解的跡象。

再這樣下去,民主黨謝幕的時候不遠矣。

內部民主 刻不容緩

民主黨近日的分歧,反映了該黨內部的民主機制,未能讓不同派別的黨員協調他們的分歧。這樣,部分人士才需要以匿名揭密這類非正規的渠道,無所不用其極地打擊對手。


個以爭取民主為己任的政黨,其內部的民主卻如斯匱乏,可謂異常諷刺。民主黨部分領袖對此卻會有他們的看法。他們認為香港的民主運動尚未成功,是以他們只能
夠團結一致,既不能讓內部討論轉移視線,亦不能讓反民主的力量藉黨內民主挑撥離間。這種想法不單令民主黨成為一列寧式的政黨,亦促使新成立的公民黨延遲推
行黨內民主。

這正是政治社會學家李普塞(Seymour M. Lipset)所描述的兩難局面﹕在野民主運動難以同時兼顧黨內的民主與團結。

不過,縱然李氏的描述仍適用於香港的情況,
我們卻不要忘記民主黨與外國在野民主運動的不同。民主黨是一個合法的組織,而它亦能參與香港各議會的選舉。雖然制度迫使它長期在野,在某些領域中它卻早已
是建制的一員。民主黨並不需如一些民主運動那樣受到生死存亡的挑戰,令它可以有空間追求內部民主。而由於它已參與建制的遊戲,民主黨亦已享有一定的政治地
位,亦因以掌握了不少資源。隨此而來的,就是不同派系為爭奪利益而有的龍爭虎鬥,這一切均令民主黨的內部民主成為必須。


主黨的內部紛爭,有不少乃是源於利益分配的不均,比如說第二梯隊的晉升問題。可是,民主黨內意識形態的分歧亦不容忽視。早年主流派與少壯派之爭,也是議會
路線與抗爭路線之爭,亦是中間派與左派之爭。目前改革派與主流派之爭,亦涉及對中央政府溫和及強硬兩種立場之辯。建立了協調利益的機制,也只是解決了問題
的一半。

民主黨的成立,乃是歷史上的偶然。在天安門事件的衝擊下,一群支持民主發展的人士建立了港同盟,亦即民主黨的前身。他們沒有一套清晰的政治思想,亦沒有與此相關的討論,維繫他們的,只是「爭取民主」這個空洞的最大公因數。按葛蘭西(Antonio Gramsci)的講法,民主黨只是一機緣性(conjunctural)的運動,而非一個有生氣(organic)的運動。它只不過由一群立場迥異的人所組成的一幅馬賽克。


種混雜不清的組成在以往未為民主黨帶來麻煩,乃是基於市民民主抗共的情意結,以及民主黨對「民主」的壟斷。可是隨
內地走向市場經濟,擁護資本主義早已非反共的代名詞,民主抗共這概念已失去不少市場,更重要的是,爭取民主已非民主黨的專利。倘若七一效應為香港民主運
動注入了強心針,那得益的絕非民主黨,而是其他新興的民主派。

定位不清 徒添嫌隙

在新興勢力當前,民主黨活像和稀泥。論激進,它比不上長毛﹔論基層路線,它比不上前線﹔論溫和理性、論中產形象,它又比不上公民黨,而在外界的壓力下,民主黨內部意識形態的分歧勢將日益白熱化。民主黨一天定不出明確的路線,這種紛爭勢必永無間斷。

面對著內憂外患,民主黨的未來形勢絕不樂觀。要突破難關,對內,它必須加強內部民主,以緩解利益衝突。對外,它必須定出清晰的路線,讓接受新路線的放心留下、讓持異議者被他黨吸納,以避免無休止的內耗。

民主黨必須對症下藥。不然,它就要完成其歷史任務,為時代洪流所散。

明報‧2005年5月27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