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教主升天」,一眾「教徒」黯然神傷,全球各地發言悼念這位蘋果電腦公司前CEO喬布斯的人不計其數,說痛失這偉大奇才,是世界的不幸。更有人說歷史上有改變世界的三個蘋果,一個是夏娃咬過的蘋果,第二個是跌在牛頓頭上令他發現萬有引力的蘋果,第三個則是喬布斯一手創立的蘋果電腦。先不論這句說話是否誇張,筆者倒也想在第三個蘋果之後再加上一個——黎智英的《蘋果日報》。
據《創世紀》記載,本來我們的第一代祖先阿當和夏娃生活在伊甸園內,但夏娃受到了蛇的引誘,吃下了園內的知善惡樹上的禁果,有了羞惡之心,見到自己赤身露體當即用葉子遮閉身體。也是因為這個果子,人類有了分辨善惡的能力,而神學則認為這是人類原罪及世間一切罪惡的開端。其實《聖經》沒有明言禁果是甚麼的果子,但現代人都會以蘋果來借代。也有一些針對宗教的各種邏輯問題,例如質問全知全能的上帝明知夏娃會吃禁果又不阻止,是否陷人類於不義,不過這類問題要到宗教權威減退,理性發達的年代才開始提出。
代表着罪惡之端的那顆蘋果落在牛頓腦袋上,又再一次改寫了整個人類的思考模式。蘋果喚醒了天縱之才牛頓,讓他發現了萬有引力,也進而拓展了舉足輕重的三大定理,推動了整個科學革命。這項發現更宣示了只要運用理性,人類便可以窺探出字宙萬物的定律,把理性主義推向了巔峰。牛頓之後宗教權威迅速崩潰,人類不再需要上帝指引,認為單憑自己就能掌控天下間所有事物,科學成為了新的上帝。理性與科學這個新宗教帶領人類創造了整個工業社會的現代文明,資本主義的發展加速了人與人,國與國間的互相競逐,結果兩次大戰的爆發,令人類險些步入了自我毀滅的邊緣。世界大戰雖然告一段落,但人類為了物欲而競賽的腳步仍未停下來。
牛頓頭上的那顆蘋果啟發的還有喬布斯,當他與友人創立蘋果電腦公司開初,就是以蘋果樹下的牛頓作商標。正如其公司的標語「Think Different」一樣,喬布斯繼承了牛頓求知創新的科學精神,在微軟等競爭對手中殺出一條血路。以作招徠的,便是簡約美觀的外型賣相,極為創新的操作模式,與別不同的生活品味,向世界展示電腦產品不一定只講求實際,更可以追求格調美。蘋果從此成為了一種宗教,iPhone 3G後有iPhone 4,之後又有iPhone 4S,還有iPad、iPad2等產品,憑着個人魅力、市場營銷策略、廣告公關技巧,相關產品變成教徒爭相競逐的潮流消費玩物,蘋果電腦成為一種商品拜物教(commodity fetishism),喬布斯亦成為了顛倒眾生的教主,但這顆「蘋果」成功背後富士康的勞工剝削,卻完全被消費主義的狂熱掩蓋了。去問問某個年輕教徒願不願意讓iPhone、iPad這些產品全部消失,以換取千里之外一個素未謀面中國勞工不跳樓?人類面對那誘人的禁果,答案恐怕會是令人寒慄的。這或許就是資本主義走到極端的型態。
至於《蘋果日報》對華文世界以外的影響力,可能除了近年的「蘋果動新聞」外,不可能跟以上三者比擬。但在大中華內享有新聞自由的地區,《蘋果》的影響力則是無遠弗屆。1997年前當香港前途未卜時,藝高人膽大的肥佬黎毅然開辦了這份反共報章,據說以蘋果命名是因為始作俑者夏娃吃了禁果後,才有是非,才有新聞。這顆「蘋果」果然掀起了很多是非,開辦初期以新穎的排版、彩色的內頁、豐富的圖片、煽情的標題,再加上割喉式減價戰,一時間腥風血雨,很多報紙紛紛倒閉,部份殘存的則迅速模仿肥佬黎改變經營模式,香港報業生態自此改頭換面。早幾年《蘋果》登陸台灣,也引得台灣各界人心惶惶,台港兩岸的社會人士都指摘壹傳媒大量渲染暴力色情的報導手法會引發道德危機,令傳統價值觀分崩離析。近期新出版《爽報》內陶傑主筆的情色小說《眼兒媚》更引來宗教團體明光社抨擊。然而在資本主義經濟的市場主導下,縱使那群衛道之士聲嘶力竭,香港報業無論是賣弄色情的報紙圖文還是狗仔隊挖人隱私的雜誌採訪,依然廣受讀者歡迎。
由夏娃吃禁果後始有了善惡之心,羞惡得要遮掩自己裸體,到狗仔隊偷拍的照片和八卦周刊上的裸露封面反而大行其道,善惡的標準變得愈來愈模糊,在這3+1個蘋果改變的世界到了此刻,似乎剛好走了一圈。宗教是很多道德價值的來源,擺脫了宗教的枷鎖後,人類嘗試過追求新的信仰,最終我們選擇了金錢萬能的資本主義社會。舊有宗教的倫理系統在現代社會顯然過時,然而在這個一切由「市場主導」的世界上,除了物欲外,我們又可以有其他價值去秉持嗎?還是是一千年前教廷裏面的那群神父說得對,在物欲和貪婪中腐敗下去,這就是我們生而有之的原罪?
貝加爾
延伸閱讀
《關於權威:一部簡明世界史》
《不是爽報有問題,是你們有問題》
《消費依然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