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戲稱香港奉行地產主義,想不到邵善波立即為文替陶傑立註腳。最有趣的是文末,他說:"殖民地時期,採取這種方式的主要目的並非為繞過立法局,因為在那時期,政府提出任何撥款,根本不會在立法局內遇到阻撓。如果特區政府有其他辦法可以花大錢而毋須經立法會,相信他們也不一定堅持以撥地作為社會發展的手段。"
那豈不是說今日特區政府的所信、所行,都不過是一個殖民政府的所作、所為嗎?
不明白以前中國人可以接受婦女纏足,後來知道那時喜好纏足的,都認為纏腳布是香的。
香港的殖民地產主義,就是那條香的纏腳布。
------------------------
台灣文化人龍應台在本報的長文,在社會上引起不少迴響。龍雖然只在港短住,卻能看透一些香港現象。儘管筆者不完全同意她的觀點,而她亦自認觀察有偏頗,但比起我們這些身在其中的人,她更能有獨特的角度。龍提出「中環價值」「壟斷」香港,筆者則認為,用「主導」可能比較準確些。什麼是「中環價值」呢?首先,當然是眾多的高樓大廈、玻璃幕牆;「中環價值」自然也離不開地產了。
筆者不知道是否「中環價值」在作祟,但地產不僅是香港經濟的支柱行業,更是解決很多問題的萬靈丹,而香港在這方面實有很多成功的經驗,如建地鐵,靠搞地產;支持童軍、青協活動,靠搞地產;發展高新科技,要先建科學園,發展數碼港,也靠搞地產。如果搞地產能解決有關07/08直選的爭議,看來我們也會毫不猶豫的去搞。現在香港要發展文化和藝術,而那只可能是一盤無底洞的虧本生意,政府欲再次利用地產項目去支持這類有意義的社會活動,也是很自然的事。政府不以正式的撥款,而是通過批出土地發展權的方式,來支持各種社會發展項目,是有其吸引的地方,因為這程序毋須經過立法會審批(不論政府是否有此意圖,起碼客觀上確有這種效果)。但說得公正一點,殖民地時期,採取這種方式的主要目的並非為繞過立法局,因為在那時期,政府提出任何撥款,根本不會在立法局內遇到阻撓。如果特區政府有其他辦法可以花大錢而毋須經立法會,相信他們也不一定堅持以撥地作為社會發展的手段。
邵善波 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