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挑戰國家這概念

Remarks:  I don't know where this little essay should belong to, so I add this in my own column.  Whether or not I am in Europe, in fact, my belief towards this is always the same.

    

     我其實很同意大家所講那種不應分你我的觀念﹐可是﹐大家有沒有想到我們該‘反’的是‘國家’這套制度﹐而不是某某國家履行這制度時的某某特殊條款。

世界大同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和信念的不同很久以前已有之。經過爭奪﹐討論﹐分裂﹐合併等等等等的活動﹐不同的群體漸漸形成﹐是為‘國家’的基礎。待真真正正‘立國’ 之時﹐儀式的一部分不免有‘宣言’或‘誓詞’種種﹐其實都在標榜﹐營造一些‘共同觀念 。久而久之﹐‘國’與‘國’﹐‘家’與‘家’之間的分別不斷擴大﹐國家意識和民族主義便被塑造和加強﹐最後變成今天的局面--大家都以為‘國家’是一種自有永有的東西﹐更被必須‘愛國’等等的大論述所迷惑。

     其實﹐筆者所期盼﹐所追求的不過是一個‘不分你我’﹐共同守護的世界。世界大同恐怕不是小妹一雙情願那麼兒戲﹐而是一個大家的烏托邦。

反國族主義

     國家觀念的加強﹐並非大家想像中的理所當然。其實﹐只要想想﹐便能理解國籍的現實作用。如果大家想想求學時期大家加入學會的經歷﹐便不難明白國籍的荒謬性。國籍猶如會籍﹐按理不該影響大家作為某校學生的身分﹐可是﹐國籍的不同之處﹐正正在於大家要成為學校一份子﹐便不得不加入學會。

沒有國籍的人在世界上存在嗎﹖存在﹐可是他們算是被剝奪了發聲權。要得到身分 ﹐只能巴望某國施捨同情。好了﹐有了會籍﹐總算保住了‘校籍’﹐別的問題又接踵而來。原來A國學會地位很低﹐會員不能參與B國學會的活動﹐而C﹐D國學會的同學都可以隨意加入A﹐B 國學會的活動﹐A﹐B國會員無權過問。然後﹐有些學會願意給一些同學‘轉會’﹐可是世界上沒有免費午餐﹐加入某些學會是有條件﹐有限制的。泳術國要求會員有五年游泳經驗﹐或者父母其中一方是會員。B文學會規定會員必須學B文﹐然後申請加入財經國學會便要付出大額會費……

     結果﹐A國同學受盡百般欺凌還是沒辦法遠走他會。更好玩的是﹐原來財經國﹐ B國和D國學會容許多重會籍﹐而A國﹐C國等其他學會只接受單一會籍。結果﹐一眾B國同學弄來一疊會員證﹐以方便他們出席別會的活動﹐免除申請許可證的麻煩。另外﹐也有同學連續參與‘外會’活動﹐得到長期參與許可﹐不再需要每次申請﹐但講到底他們還不是這‘外會’的會員。有些人是不願放棄自己原來的會籍﹐有些是沒資格入會。對於‘外人’﹐會員永遠覺得他們是外人﹐而會員的身份更得到突出﹐‘會員身份’的意識形態進一步被鞏固。結果﹐一場‘身份’的爭奪戰造成愈來愈排外的挑選和資格的詮釋戰。如是者﹐大家愈來愈保護自己的會員‘身份’﹐愈來愈迷信學會的必然性和存在價值跟重要性。

     說到底﹐大家都是學生﹐更是同一所學校的學生﹐為甚麼要以‘學會’分別之呢﹖

     同理﹐各國各族﹐難道有誰不是地球人嗎﹖

幻像

    

     國家的出現﹐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分歧﹐製造了在人與人之間本來存在的差異以外人為的‘你’‘我’之分。這一建構出來的身份﹐蒙蔽大家﹐鼓動所有人維護這架構﹐甚至作出不必要的犧牲。

     其實﹐當這個‘立國宣言’﹐那個‘共同原則’其實已被大部分國民拋諸腦後﹐這‘國家’不已變成一個幻像嗎﹖可笑的﹐是國民的身份﹐如非有著重大的事故﹐根本無法被動搖。當大家努力地限制‘外人’取得本地身份的同時﹐面對著一堆一堆比外人更不關心‘自家’的本地人﹐誰還能做些甚麼呢﹖這國民身份還有意義嗎﹖

     沒有一個國家是沒有立國理念的﹐不管是平等互愛﹐還是種族或者宗教的模拜﹐總有一群‘有心人’共同建立出一個又一個的‘圈子’。或小或大﹐這些國家表達的就是一種或隱藏或明顯的理念。是明是暗﹐是正是邪﹐無關重要。重要的是共同信念的排他性。這‘排他性’﹐是國家觀念之惡﹐非履行國家觀念之罪。

     國家觀念在今天的無聊﹐不只於這些‘highlight’人們分歧的意識形態﹐更在於這些指標所引導﹐指示的‘國家基礎’早已蕩然無存 (可能部份主要信息在一些‘國家’依然被好好留存下來, e.g. race) ﹐大家﹐尤其是眾政府﹐在追求的每每只是陣陣幻夢。

     愛護世界﹐渴望和平﹐就不該只著眼於追求‘國’與‘國’之間的和平﹐更需要尋求人與人之間的和冾共處﹐以期世界大同。

請站出來﹐一同反對國家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