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戰棋遊戲無聊?

信報於二零零五年五月十日有一篇題為《Bandai Namco合併具成功基礎》的文章,作者狄高將戰棋遊戲形容為「趣味性和可玩性都不高」,並說是這些遊戲埋沒了 Bandai 的動畫角色版權。只要是對電視遊戲有基本認識的人,相信都會知道這完全是放屁!

原文節錄:

  Bandai的版權業務,主要授權動畫人物予其他公司生產非玩具產品,如《寵物小靈精》的書包、文具或包裝食品等。由於電腦遊戲的毛利高,該公司也自行製作遊戲發行,如《龍珠Z》及《高達機械人大戰》等,但玩過Bandai遊戲的人都認為,純粹只是為了動畫角色而玩,遊戲的趣味性和可玩性都不高,如高達的機械人大戰,竟然只是一個戰棋遊戲,以高達角色作為棋子,所用的角色是Q版機械人,遊戲過程以回合制打鬥,畫面是機械人定格發射激光,然後畫面一轉,便看到敵人定格中招!這樣的定鏡格鬥遊戲,難言刺激,尤其對玩慣第一身射擊3D動作遊戲的玩家,是不會感興趣的。有時真的很難想象一個紅遍中、港、日逾二十年的高達機械人,竟然連一隻較刺激的打鬥遊戲都沒有,枉Bandai手持多個動畫角色版權,大部分就是這樣埋沒了。

  今年初,Bandai和Namco合作推出《機動戰士高達:一年戰爭0079》的PS2遊戲,遊戲以全3D製作,機械人畫功細膩,營造出原作氣氛之餘,機械人也可以衝刺、跳躍、射擊來互相格鬥,緊張刺激。說句實話,這樣的打鬥遊戲才算「機械人大戰」。遊戲推出後十分暢銷,叫好叫座。當時不少玩家們慶幸Bandai終於明白找專業遊戲公司製作遊戲的重要性,才不會浪費了其昂貴的角色版權。現在回看,我們才明白當時的合作原來是「試婚」,以高達遊戲來試驗兩公司能否互補不足來造出成績,試驗成功後才正式合併。

我一向沒有看信報,不知道這位狄高先生一向是寫甚麼文章,但是由這篇文章可見他明顯不熟識遊戲資訊,而且連資料搜集也沒有做過,完全閉門造車。

戰棋遊戲無聊?
先要說明的是,作者說「這樣的定鏡格鬥遊戲,難言刺激」是完全錯誤的,因為戰棋遊戲完全不同於格鬥遊戲。
作者將戰棋遊戲形容為「畫面是機械人定格發射激光,然後畫面一轉,便看到敵人定格中招!」,但此情況其實只出現於十四年前 Banpresto 推出的《超級機械人大戰》(註一)。其後自《第二次超級機械人大戰》開始,機體交戰的動作越來越豐富,而即將推出的《第三次超級機械人大戰Alpha》更是令人讚不絕口 (請看預告片)。至於 Bandai,就算是一九九六年推出的《機動戰士 Gundam Ver2.0》,就已經有立體的機體對戰動作,其後的《SD Gundam G-Generation》 系列更有仔細的攻擊及應對動作,因應劇情發展還會有精美的 CG 動畫。
至於遊戲是否「趣味性和可玩性都不高」呢?「趣味性」是很主觀的感覺,或許作者是個格鬥遊戲迷,縱使戰棋遊戲十多年來歷史不衰,《超級機械人大戰》系列售出超過一千萬隻,他還是認為格鬥遊戲才有趣味性。至於「可玩性」則是客觀的標準,戰棋遊戲多數都內藏隱藏元素讓玩家去發掘,其可玩性絕不亞於格鬥遊戲;再加上吸引的故事背景及發展、適中的難度、多元化角色配合等基本遊戲元素,戰棋遊戲絕對值得一玩再玩。究竟作者狄高是沒有玩過、沒有看過他所寫的遊戲,還是停留在第一代的超級機械人大戰?

G-Generation 系列銷量差?
首先,從來沒有一隻作品叫作《高達機械人大戰》,《超級機械人大戰》系列是 Banpresto 的作品。以《SD Gundam G-Generation》與《超級機械人大戰》在對戰系統相近來看,我估計作者是想表達《G-Gen》系列。如果是真的話,這點就完全表現出作者沒有作過任何基本的資料搜集。只要到 Sony 的官方網頁查看歷屆 PlayStation Award,就可發現《G-Gen》系列的銷量一直有保證:(註二)
SD Gundam G-Generation:PlayStation Award 1999 Gold Prize (銷量超過 50 萬)
SD Gundam G-Generation Zero:PlayStation Award 2000 (銷量超過 50 萬)
SD Gundam G-Generation Neo:PlayStation Award 2003 (銷量超過 50 萬)

至於 2004 年推出的《SD Gundam G-Generation SEED》,要等待快要公佈的 PlayStation 2005 結果 (通常在六月公佈),但是上年單是在推出後第一個月就賣出超過 38 萬隻,市場消化率達 95.6%。《G-Gen》在手提遊戲機上亦非常受歡迎,分別在任天堂 GBA 及 WS 上推出過,而剛推出的《G-Gen DS》是更任天堂新手提遊戲機 NDS的重點遊戲之一。而被譽為《G-Gen》系列中的最完滿作品的《SD Gundam G-Generation F》更氣勢如洪,推出後繼碟片《G-Gen F-IF》。《G-Gen》系列優良銷量絕對是鐵證如山,究竟作者是因為甚麼理由認為這些遊戲「埋沒動畫角色版權」?

二十年來 Bandai 沒有推出高達的打鬥遊戲?
這又一證明作者沒有做好資料搜集的工夫。早在超級任天堂年代,就已經有 G 高達及 W 高達的格鬥遊戲,PlayStation 上 Bandai 亦推出過立體射擊遊戲《Z Gundam》及《馬沙的逆襲》,在 PlayStation 2 上 Bandai 也推出過《機動戰士高達戰記》、《機動戰士高達》以及其後續遊戲、售出超過 56 萬隻的《機動戰士高達 - 相逢在宇宙》。至於在街機,相信各位也聽過、甚到幾乎每一位機迷都玩過由 Bandai 及 Capcom 共同製作的《機戰動士 Gundam》、《機戰動士 Gundam DX》、《Z Gundam》及《Z Gundam DX》吧!以上僅為我玩過的遊戲而已,不知道還有多少我地玩過的,狄高居然公然地說「紅遍中、港、日逾二十年的高達機械人,竟然連一隻較刺激的打鬥遊戲都沒有」?說笑吧?

《機動戰士高達:一年戰爭0079》叫好叫座?
很諷刺地,作者唯一認識的「高達打鬥遊戲」的資料亦有誤。《機動戰士高達:一年戰爭0079》的目標原是售出一百萬隻,但是卻成為 PS2 史上跌價跌得最快的遊戲之一,在日本其街價單單在第一個星期就由 7140yen 跌至 2980yen,部份二手鋪中更可以 2000yen 購到未開封《一年戰爭0079》,被網民譏諷為「售價三倍速下跌」。一隻遊戲如果銷量好的話,街鋪會如此快將售價大幅降低散貨嗎?《一年戰爭0079》只是事前造勢造得利害,但是實際銷量卻強差人意。作者狄高不會是看了銷售目標就當成是銷量吧?如果真的如他所說,《一年戰爭0079》是兩間公司合併前的試驗,那麼 Bandai 及 Namco 在這遊戲銷量奇差的情況下還合併就一定是傻子了。

狄高,先做好功課吧!
要寫任何評論或分析的文章,觀點與結論完全是作者的意見,但是基本資料卻是不可忽視的。上文的狄高完全無視事實,在幾乎沒有資料搜集的情況下評論,我認為完全不可以接受。既然文章已經見報,狄高應該盡快澄清文章中的問題及錯誤,以糾正對讀者的誤導

註一:《超級機械人大》系列為 Banpresto 作品,而 Banpresto 為 Bandai 的子公司
註二:說到以高達故事為背景的戰棋遊戲,還有另一隻非常受歡迎的:
基利之野望 - 自護之系譜:PlayStation Award 2000 (銷量超過 50 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