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我們真的愛知識和本土文化嗎?(二)

因為種種歷史因素,從前香港全民只重視金魚缸知慧,及發展出一套以金錢、利潤和競爭為先的社會道德標準,令我們身邊出現一些社會不合理、不公義的政策時,也以金錢、利潤和競爭為道德標準。除了甘心活在單元文化底下而又不自知外,相反往往以多元化和自由的國際城市自居。

如果我們真的活在一個多元化和自由的國際城市中,為何在政府政策制定或在媒體當中,怎會很難聽見弱勢社群的聲音呢 ? 除了只有一元化了的聲音外,你還能聽得見什麼 ? 我們看得見電檢處常有一些不合理的古怪標準來檢視媒體,在七一遊行中對同性戀人士應否帶頭的批評,都反映了香港社會缺乏多元文化必須的包容。

在經濟掛帥、缺乏包容的一元化社會中,我們會很容易認為文化保留為阻礙經濟發展的大敵,及視忽視文化發展,視之為不切實際的玩物。但要成為國際一流城市,便不能不發展自己的文化,在世界上有那個一流城市如巴黎、東京、大板、紐約等怎會沒有自己的文化特色 ? 所以政府便懷著一顆又愛又恨的變態心理來虐待文化發展,象徵式的投下大量金錢建巴別塔式的項目,我由始至終也不明白政府以什麼標準來決定政策和怎決定文化保留及發展,而公眾在當中也缺乏參與和討論的空間及時間。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