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去參加了一個頗有意義的活動『第四度無污染單車遊』,活動是為了要求政府考慮興建一條由西灣至筲箕灣的單車徑,好等人們可以利用它來騎單車上下班,從而提高生活質素,改善環境污染的問題。這次活動竟然有近千部的單車參加遊行,不過最令我印象深刻者,反而是在和參與者交談之中,發覺他們不少是俊女型男,健康活躍,而且談吐間甚有世界觀,他們認為政府應該積極推行單車文化,使它成為真正交通工具。最可惜的是我們的高官,對世界的發展一無所知,在所有先進國家都在積極節能減排的時候,我們卻任由路中的汽車不斷增加,而單車在他們的眼中只是消閒娛樂,或者是屋村新移民用來買菜和接子女上學而己。
過去十年政府共花了近三百億元來減少空氣污染,可惜今天污染指數超標的日數竟是十年前的十倍,花了這麼多錢,污染卻愈來愈嚴重,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的政府永遠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好像垃圾堆填區的問題一樣,他們好像從來沒有想到由源頭做起,建立一個系統,讓市民首先將垃圾分類,從而做到廢物回收,循環再用,進而達到零堆填。反之他們就一味只知道增加堆填區和焚化爐,再這樣我們很快就會變成垃圾港。為什麼會這樣?因為這些高官都全無使命感,他們只是想"打好"一份工,只要在他們任內不出事就好了,至於以後全香港變成堆填區根本和他們無關,花這麼多力氣來掉什麼。在空氣污染問題上亦是如此,他們只會推行停車熄匙之類的官樣文章,但至於如何減少路上的行車,卻是一籌莫展。其實利用單車來代替汽車確是一個可行的方法,丹麥,荷盧比,甚至南美波哥大這些單車城就不用說了,台北,東京,漢城無不視單車為重要的交通工具,單車徑己經深入市中心,即使紐約這麼大的城市近年都計劃將現存的單車徑由三百公里延長至七百公里,經政府推動今天紐約市己經有十三萬人利用單車上下班。其實在維港建一條單車徑不難,只需用他們花掉三百億的一小部份就可以了,加上適量的單車停車場,相信很多人都會棄車而自踩地上班,路上的汽車和巴士就會自然減少。那為什麼不這樣做呢,有人提出這完全是為了維護地產發展商的利益,聽了之後,我心存懷疑,香港畢竟是一個公平的社會,相信不至於這樣吧,可是昨天回家看了鏗鏘集的《誰的公共空間》,心下啞然。
政府學習紐約(奇怪單車徑為什麼不向他們學習),為了增加市內的公共空間,將地產發展商的地積比率增加,容計他們多建些能賣的面積,但義務上他們卻必須提供一定的地方成為大眾能用的公共空間,不過在本集中所見,我們的地產商卻是無所不用其極地將這些所謂公共空間据為己有,把大眾抦諸門外,而最搞笑的是當這些事情暴光之後,政府最後竟然發出指引,要求大眾如果要利用這些空間者,必須先要向發展商申請,這不是與虎謀皮是什麼。曾俊華最近發言,說什麼年青人仇富,說真的仇富是一個貶辭,好像毫無理由來仇恨人,不過看完此集,真的覺得仇來有自,仇是因為社會不公,仇是因為發展商要賺到盡,仇是因為政府高官為了將來退休後在發展商處有份工,而去包庇他們。不過我想高喊一句,你們己經將錢刮空刮淨,請起碼留給我們空間和留給我們的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