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話,因為是母語,粗話對我是特別傳神和到位。在香港,「膠」或「尻」是廣東粗話,罵別人用的形容詞諧音。而「戇直」這個形容詞,雖然有貶義,但一般不是罵人用。意思只是傻頭傻腦、渾渾噩噩而已。但若把那個「直」換上一個「膠」,就是罵人了。然後,有人索性把「戇」字刪除,只把單單一個「膠」字放在名字後面,意思是行為不切實際,自我感覺良好,甚至破壞行動的本來意義。 像有些在佔領期間的社運人士,在佔領區進行「快樂抗爭」後,就有人稱之為「左膠」。
自紀錄片《異路同途》在亞洲各地放映開始,我和Henry都嘗試通過各種傳媒訪問,來讓當地社會大眾知道同志亦凡人,結婚成家也是人生目標和幸福之一,能得到家人、朋友和社會的支持是很重要的。
婚姻和家庭,都是個人隱私,沒有必要的話,我當然不想犧牲。好在紀錄片的焦點,其實不在我和Henry,而是同性婚姻在亞洲,特別在香港的狀況。
香港同性戀是合法的,除了各種同志組織的誕生,同志遊行也舉辦了好幾年。可惜唯一讓香港在有關同志的法例更進一步的,是William Leung 在2005年為男子肛交合法年齡司法覆核成功的個人努力,和任何同志組織的努力無直接關係。
在新加坡,同性戀還是刑事罪,若被逮捕就要坐牢。 雖然這幾年政府沒有積極地執法,同志酒吧門外的彩虹旗居然還能放肆地飄揚。但當地同志為了避免麻煩,也不能明目張膽地安排大型同志聚會,於是首創了Pink Dot這項目。在這樣的背景情況下,Pink Dot是聰明之舉。
在香港呢? 現今香港同志是活在一個可悲的狀況,連反歧視立法也渺茫,真的沒有什麼值得去公開慶祝。
這樣的「快樂抗爭」,是膠或是不膠,this is the qu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