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新婦女協進會就配偶為香港居民的非符合資格人士的產科醫療服務收費意見書

按﹕就配偶為香港居民的非符合資格人士的產科醫療服務收費,新婦女協進會最近向立法會交了一份立場書,其內容如下。

衛生事務委員會4月30日特別會議
就配偶為香港居民的非符合資格人士的產科醫療服務收費意見書

對於就配偶為香港居民的非符合資格人士的產科醫療服務收費政策,本會並不贊同,並將意見詳列如下。

服務不足始於削減婦產科醫療服務
婦產科醫療服務出現緊張並不是這一兩年的事,原因並非只是因為「內地孕婦湧入來港分娩」,實際情況是,一方面醫管局這幾年相計關閉了贊育醫院的婦產科服務及將多間社區母嬰健康院合併(在04年合併了伍若瑜夫人母婴健康院及北葵涌母婴健康院)。另一個原因是公立醫院大幅削減開支,自2001年至20 05 年間,全港公立醫院婦產科服務的撥款額被削減了3 億元,醫生、護士人手數目分別下跌了4 %及8 %,工作條件每況愈下,導致公立醫院婦產科醫生嚴重流失,加上因為政府及社會的不重視,當婦產醫生的前途並不明朗,所以進入專業訓練的醫科學生亦越來越少,據一名婦產科醫院的發言人曾經指出:「每年只有一名新婦產科醫生受訓完畢獲取資格」(《明報》2006年12月10日)。因此當來港分娩的人增加了,服務便出現了緊張,政府卻沒有考慮作出調整增加資源應付因削減服務導致的緊張情況,反而找來了代罪羔羊,將問題推卸給一群外來人,本來香港孕婦關注公立醫院的醫療服務質素問題,也被激化成指責外來人搶奪了港人的資源的聲音,造成了分化及矛盾,政府便成功地將原來存在的醫療市場化的問題通通轉移到「內地孕婦」身上,然後以市場規律向她們開刀。

中港出入境政策不協調,做成跨界婚姻長期分隔
另一個政策上的失誤是對選擇中港婚姻的市民的需要缺乏了解。中港婚姻從1986年的16451宗上升至2005年的29800宗,可見這種婚姻選擇會愈來愈普遍。但中港兩地政府並未為這些愈來愈普遍的婚姻選擇作出適當的出入境安排。很多夫婦結婚多年但內地配偶未能獲簽發內地出境證明,所以長期中港兩地分隔,即使有周詳的生育計劃,也因為中港出入境政策不協調而大費周章。現行政策影所及,一方面港人的內地配偶來港定居受到了歧視性阻礙,未能以合法的身份留港融合和貢獻社會及家庭(如長期以雙程証來港照顧家庭成員,又不能在港做有薪工作),另一方面亦因而未能享有醫療福利。其實來港分娩不但是一個醫療服務的選擇,也是安頓家庭計劃的一部分,其中當然引申了不少複雜的問題。可是香港政府為了要快刀斬亂麻,匆忙推出收費政策。政府對所謂「非符合資格人士」的境況到底掌握多少呢?把中港婚姻的孕婦納入新收費計劃,是否存在了歧視與不公平呢?

事先張揚的追數事件
政府為了確保鎖定了的收費目標交足數,便抬出內地孕婦「走數」利害的說法,可是根據審計署的資料顯示, 截至去年8 月的5 年內,有37 0 0 0 名「非符合資格人士」「走數」,「符合資格」的香港居民則有1 6 萬人「走數」。為何政府要刻意跨大內地孕婦「走數」的嚴重性呢?況且「走數」問題也不能以大幅加費解決,政府此舉的意圖何在呢?

正因為「有外來人搶奪了港人的資源」,又有內地孕婦「走數」利害的說法,以致很多市民被誤導而責難內地來港分娩的孕婦,向她們投以歧視的目光。香港政府近來每每強調社會和諧,可是很多政策不但沒有為緩和彼此的差異,反而激化了社會矛盾,,因此我們有以下建議

•    停止向港人配偶享用公立醫院婦產科服務收取歧視性收費
•    醫管局不應將公共服務市場化,特別是婦產科服務,因為生育是整體社會的責任。醫管局應儘快增撥資源和人手,以紓緩產科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並提升服務質素,讓中港內地孕婦均能在安全、和諧的環境下生育;
•    醫管局應立即向所有員工發出正式指引,應一視同仁處理本地和非本地居民的個案;
•    港府重新檢討人口政策,制成合理和公平的社會福利、醫療、房屋和教育等措施,讓新來港人士可儘早融入香港,建立真正和階社會。

4月30日
新婦女協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