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打破禁忌與迷思:競爭進步論、性工作與死亡

星期二立法會答問大會。兩小時內回答十三名議員的問題,且只能一問一答,問題又是先前已經讓特首知道的,實質效果如何,大家心中有數。除了誰人「畀錢自由行去『行』」競猜遊戲,以及一句為免增加社會怨氣而「不想毀碎市民車主夢」外,華僑報翌日的社論更引起了小弟的注意。作者陸天在題為《我們且拭目以觀》的文章中指出,對於社會上的怨氣,無論它的產生是有道理抑或無道理,「政府都應認真看待,設法消解 ... ... 。

  更新現行的社會保障制度對解決上述問題應可發揮一些作用。無庸諱言,當社會出現大轉變時,即是向好那一方的,也無法使所有人都能夠受惠,而且通常會有一些人不但不能有所得,反而有所失,這就只能靠社會保障制度補救。

  另一方面,我們不可以忽略一個問題社會貧富懸殊程度加劇是否只是因為政府的政策有缺失所造成的呢?筆者認為這些有缺失的政策是所以能夠一直存在,可能是因為大家在遭遇困境時,咀裡批評它,但潛意識卻一直支持它。」

  我們要特別注意最後一段:他以香港為例,指出了香港的中產階級潛意識在不斷向成為「超級富豪」、「打工皇帝」的目標進發,實質上支持這個制度存在。本人認為,筆者所指的現象,在本澳社會宏觀環境下,缺乏了反思,以至反彈的空間。我們生活在號稱「一國兩制」的澳門,社會上長期只(或只會)強調我們與大陸的異與同,但我們對兩種制度的實質認識有多深?當今世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人民都正在各自摸索一套更好的模式(請參看三月十一日及四月一日的拙筆),但我們似乎以為實行資本主義就只有賤賣勞力,互相廝殺一途,當中不但涉及了制度性的壓迫,特別是不對等的競爭觀念,也與一套單向的耳濡目染也不無關係(學術界稱為文化資本):我們看到,在新自由主義的旗號之下,文職同事被要求既不減少工時,又要進修,影響生活素質;博彩業員工在以客為尊的口號下,被動吸煙健康受損;在工序北移和輸入外勞的雙重衝擊下,工人薪水備受剝削;在舖租和民生必須服務,例如水電、副食品價格因壟斷等因素而高企的條件下,做小生意亦不容易,加上大型集團式的外資商號入侵以本傷人,不但令本地資金外流,而且破壞了社區的網絡。對富裕階層的慷慨(無論是早年取消遺產稅和當局讓某大賭牌持有人把轉批的利益袋袋平安),更令紓緩階級矛盾的可能性下降。

  另一方面,大中學校的經濟科,什麼時候教過馬克思、福利國(希望「愛國」學校學生告知他們上經濟課用的是什麼書)?我們的報紙、電台、電視,也在宣揚所謂「天道酬勤」的道理,忽視了同等重要的「合理回報」。今天的祖國大陸名為社會主義,實際上是前馬克思的英國!固然,斯大林時代的大清洗、集體農莊,並不值得我們懷緬,但大家憎人富貴厭人窮的時候,我們也是受害者!

  近期在網上出現了一位為性工作者發聲的朋友,討論氣氛是近期比較有熱烈的(的(http: //www.qoos.com/bbs/viewthread.php?tid=1213882)。論者指近期警方在祐漢區驅趕內地人,當中包括持合法證件而又未違法接客的性工作者,認為此舉不但涉及歧視,更影響旅遊業的持續發展。雖然樓主(網路世界對討論區發第一帖者的稱呼)起初指述不清,但最終都回到討論的重點。性交易的道德以及相連的法律、社會政策問題,相當複雜,但無論如何,從事性交易的人士都應該享有法律之下人人平等,以及基本人權不受剝奪的保障。理工學院的蘇文忻教授也有提及澳門欠缺對性工作者的支援。以目前情形的觀察,相關服務發展雖非成熟,但肯定是好的開始。希望相關機構可以多與社會人士溝通,讓大家多了解她們的處境(紫藤網頁:http://www.ziteng.org.hk)。

  慎終追遠是我國人民一直引以為傲的傳統。諷刺的是在清明節當日,香港《明報》頭條報導香港的庵位兩年之內將告用罄,近年香港亦接二連三發生殮房工人處理先人遺體不當,甚至偷竊陪葬品的事件。有評論指一連串問題背後的原因,是社會對死亡的忌諱,以致有人有機可乘或者不肯面對現實。在澳門面積比香港更小,同時人口日益老化的狀況下,讓先人,以至將來自己可以安息而又減少社會問題(例如大量病人輪候器官),改革殯葬風氣(例如大陸在推廣樹葬、海葬方面比香港先進),推廣積極面對死亡的態度等,很有必要。

(澳門訊報,8/4/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