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阿富汗的女兒在哭泣》讀書筆記 -從神權社會、戰火桎梏下解放的生命故事

《阿富汗的女兒在哭泣》讀書筆記 -從神權社會、戰火桎梏下解放的生命故事

文:健仔
撰於30/5/2015

按:作者法齊婭‧古菲為現任阿富汗國會下議院議長,曾參選2014年阿富汗總統選舉,是少數於傳統穆斯林社會中擁有發言權的女性人物。作者或許是中東世界第一個女性國家領袖。

「今天我為了政治事務要去法扎巴德與達瓦茲。我希望很快回來,再見到你們,但是我必須告訴你們我可能回不來。」這是本書作者在書首時所寫給女兒信件中的文字。

此書英文名稱是Letters to my daughters,直譯就是給女兒們的信。全書共有20章,是20個作者的生命故事,也是20封作者寫給女兒們的信件,每封信件皆以作者自身經歷來表達意思。此書既是寫給女兒們看,也是作者自己的一生的傳記。

華文世界一直不忽此類書藉,某某成功女性領袖的生命奮鬥故事,如何艱苦奮鬥、刻苦耐勞終出人頭地等等。從西到東,從南到北都絕不缺乏。筆者雖看此類書藉不多,但覺得讀起此書來份外感動,比同類書藉來得更踏實。

此書時序由1975年至2010年,從作者出生書寫至當選國會議員之間的人生經歷。作者是阿富汗塔吉克族人,生於與接鄰中國邊境的阿富汁北部巴達克珊省庫夫區。作者生於一個傳統的穆斯林家庭、阿富汗的政治世家;從作者祖父起就已經是庫夫區的政治領袖,及至作者父親更當上國會議員,及獲得國王接見的機會。她家族的男性成員在家鄉巴達克珊省頗受尊崇。由祖父至父親都以謙卑、為人民盡心服務、時常惦記自己所代表的人民而受擁戴。作者當選國會議員後亦繼續秉承著家族的傳統。

作者同時也是國際婦女權益的倡議者,主張讓女孩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因為作者的自身經歷,堅信知識能來帶來命運的改變;惟即使到現在,在傳統的穆斯林社會,女孩亦受到多種打壓,包括受教育的權利。亦因為作者倡議平權,受到國內外不少傳統人士非議,曾屢次受到炸彈襲擊及暗殺。

然而,作為傳統穆斯林家庭及社會中長大的女性,要走上一條政治路,可謂崎嶇及危險萬分。作者一生經歷「被夭折」、戰火摧毀家園、為逃避戰爭不斷遷居、塔利班黑暗統治、親人離世等人生轉折;作者的故事,同時也見証著阿富汗歷史變遷。作者透過自己的歷史去向女兒講述國家的歷史發展及高低起跌。

儘管作者同意阿富汗的歷史發展,是作為世界強權角力的中心所導致。筆者認為作者對於西方世界的態度顯然過於親密,甚至時常邀請西方國家從經濟層面進駐阿富汗。從不同方面的資料也顯示昔日的塔利班,及現時的伊斯蘭國都受到沙烏地阿拉伯的大力金援,而美國對此則視若無睹,另作者亦知道沙烏地阿拉伯武裝援助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但未見作者對其作出明顯批判。

在全球逐漸一體化下,傳統穆斯林社會即使極不情願下,也需要接受資本主義運作邏輯。即使穆斯林男性不情願,也要開始接受妻子外出工作的狀況;單靠男性的工作收入並不足以養活龐大的家族,因此家中有工作能力的女性都開始需要外出打工幫補生計。作者對此表示欣喜,因為女性能夠外出工作正標誌著女性的家庭桎梏中解放出來,令女性能夠有機會「獨立自主」,這也是作者一直追求的事。不過,筆者則認為這種情況只是從一種桎梏跳進另一個桎梏中,只不過場境由家庭轉變為職場,從傳統穆斯林父權轉變至資本主義僱佣勞動制當中。

作為阿富汗人,作者熱愛祖國,從懂事開始就一心希望報效國家,為國家帶來轉變;作為傳統的穆斯林女性,她繼承媽媽的心願,極欲維持家庭完整或聯繫,讓每位家庭成員不致被忽略;作為女性,在母親的勇敢下,在兄長們的默許下,她決心並成功衝破傳統穆斯林對女性的種種限制,希望打破「只是個女兒」的宿命;作為母親,她要女兒們接受教育,要她們隨自己心性而行,同時要她們認識、欣賞自己的宗教,做一個亞拉喜悅的人;作為國會議員,她極力爭取改善家鄉人民的生活水平,包括興建道路、基建,而且致力改善貧窮、婦女權益等問題;作為政治領袖,她極力與貪腐等問題打對台,毅然面對各種恐怖襲擊及暗殺。

她,相信阿富汗可以變得更美好。
她,相信阿富汗總會變得更強盛。
她,是法齊婭‧古菲,一位阿富汗的女性政治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