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一名五十歲患有小兒麻痺症的「窮爸爸」,在中環置地廣場偷竊被捕,懷疑畏罪從高處跳下身亡。此事不免又令社會人士討論貧窮問題。當我讀到這段新聞時,除心有戚戚然,腦海中不禁閃過兩個疑問:
1. 為甚麼那個男人要選在置地廣場偷竊?
2. 為甚麼他要當場自殺(據報導他早有偷竊入獄的前科)?
死者已矣,以上的問題永遠不會有真正答案,我只能代入死者的內心世界去猜想。我敢代答,是因為我也曾是窮人(現在算是中產),是窮得家裡沒錢吃飯與交學費那種,我甚至也曾動過偷竊的念頭(但沒有付諸行動),也許我能了解「窮爸爸」的心情。為免對死者不敬,我得強調以下一段所說的全是以己度人。
選擇在有錢人出沒的地方偷竊,可能是劫富濟貧的心態。不一定憎人富貴,但我會想有錢人少了一千幾百生活也不會有問題,甚至「唔多覺」。但在置地失手被擒,眼見四周冠蓋滿東華(當時樓下正舉行名貴鐘錶展),斯人卻獨憔悴。此時此處此模樣,自卑感會一時令已經「心窮」的人萬念倶灰。
人比人,比死人。貧富對比的難堪,可能令窮人發奮圖強,也可能令他們更感絕望。
不知是誰想出來的主意,港台最近攪了個《窮富翁大作戰》的節目,找來一班富裕人士過幾天貧苦生活。用心何在?有說是讓這有些有錢人感受一下何謂貧窮,好令他們將來為窮人做點事。我心中卻不以為然。
首先,區區數天的時間只不過讓富人認識一下窮人的生活環境,根本不能深入了解他們的心態與思維局限,而後者是令他們難以脫貧的重要因素。而同情歸同情,幫助窮人始終要運用理性。我明白窮人苦況,但理智上不容許我認同攪社會福利或最低工資去扶貧。協助窮人自力更生,才是真正幫到他們的方法。
若我是那些富人,捱幾日苦不算甚麼,因為我知道自己不久之後就可以打回原型,繼續大魚大肉,還可以週圍向人說自己「體驗過貧窮」。但窮人看見富人扮自己,會否感到被挖苦呢?這是我最不願見到的負面對比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