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到到台灣旅行,造訪了敦南誠品,買了幾本書,其中一本是張曼娟的《人間好時節》,看中它是因為書扉上的一首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冷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書中張曼娟說了一個故事:夫婦倆琴瑟和諧,兩人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老闆在兩人中挑一人到歐洲受訓三年,回來當董事長,結果選上了妻子。一下子,四周的人哄動不已,紛紛認為妻子要把機會留給丈夫,夫家和娘家更雙雙以不照顧夫婦倆一對年幼的孩子為要脅,要妻子做個相夫教子的賢內助,但丈夫卻一力扛下這擔子,讓妻子安心出外受訓。到妻子學成歸來,丈夫更向原來的公司辭職,以免瓜田李下,將來妻子難做。人們問丈夫,是不是犧牲了很多,丈夫回答:「我沒有犧牲,只是成全她,我知道她會做得到。」
是不是有點動容呢?《大長今》中的閔正浩大人也是這樣的一個人物,他愛慕長今,知道她才華出眾,勝過許許多多的男子,因此力排眾議,支持長今出任王上的主治醫官,因而得罪了朝臣,陷自己於四面楚歌,眾叛親離之頹勢,更錯失一次與長今長相廝守的機會。他跟王上說不要封長今為後宮,要讓她活出最真實的她,充分發揮本色,讓她的名字記載在朝鮮的史冊上,而他,則會全力協助長今,這是他表達對長今愛慕的方式。
而她呢?長今的表達方式也許單純一點,但也很令人動心哩。話說長今還是御膳廚房的宮女時,一次以身試藥而令失去味覺,閔政浩很關心她,操心她之餘還借了醫書給她,在書中夾附了一首報勵她的詩,看得長今很窩心。病癒後,長今連夜做了一些點心給閔政浩,她說煮食的人最大的心願就是吃的人吃得開心,而她就是懷著這份心情來做點心的。說的時候,長今說得熱情,說完了,便羞答答地溜了,留下閔政浩來品味她的話而喜不自勝。
喜歡看《大長今》是喜歡劇中的對話,說得人動情。有一回太后因誤信讒言,跟王上鬧翻,因此不肯就醫,更要懲罰長今的醫官老師,長今情急智生,出了一個謎語給太后,謎底是一個人,謎面是這個人是一位食醫,中土皇帝因為他而設立了食醫;他是家中的奴婢,負責所有的粗活,卻是眾人的老師;他在世的時間天下穩如泰山,他離世時江河缺堤。謎語答案是母親,長今的解說得很好,母親關心孩子至深至切,擔心他們穿不暖,食不飽,孩子生病時,更是照顧備至,夙夜匪懈,其心力負擔之重,不比奴婢為輕;母親是孩子最穩固的背山,母親的離世是為人子女是痛心難過的時刻。
不能不說我看《大長今》時感觸良多。有些人一邊看電視,一邊嘆道長今命苦,而我則想起朋友曾找來一篇道家解釋「天道無親,常與善人」的文章:天道是無所偏倚的,不分善惡,但人若一心求善,天便給這個人內在充滿人性的美。長今鶴立雞群,擇善固執,不攀附權貴,不違己心,如果世界上真如《哈利波特》中鄧不利多校長所說的是有兩條路:一條是正確的路(the right way),一條是容易的路(the easy way),那無疑長今選擇了前者,這也可以解釋了她為何屢屢遭逢變故,但是在崎嶇的路上,總會出現愛護她的人,她的堅持也許使她吃盡苦頭,但起碼換得一顆清平之心,不可以不說是「求仁得仁,乎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