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張超雄:這是蓋棺定論的時候——強積金與雷鼎鳴商榷

《星島日報》一家之言 2011年1月12日
張超雄 正言匯社社長/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

強積金推行已有十年,最近有關討論被炒熱。強積金雖劣跡斑斑,但在輿論大力鞭撻之餘,仍有學者一再否定建立全民退休保障制度的迫切性,繼續為強積金保駕護航。

科大經濟學系教授雷鼎鳴於去年12月13日便曾在《信報》發表文章,直指本港不宜實行「隨收隨支」(pay-as-you-go)退保制度,因為西方經驗已證明此路不通。而隨著本港出生率下降及人均預期壽命上升,每名工作人口扶養退休長者的負擔將不斷增加。雷教授認為這種制度對年輕人不公,快將退休者和新移民則是贏家,因他們不須或只須稍稍付出,便能伸手領取福利。他又重提九十年代彭定康的老人金計劃,最終因有包括他在內的78位學者聯署反對而泡湯,而強積金則取而代之。

不知雷教授將推倒老人金計劃說成是自己「功勞」,會否感覺臉紅。不怎善忘的市民都應記得,是當時北京斷定該計劃會令香港千金散盡,隨後中英聯合聯絡小組中方代表陳佐洱拋出一句「車毀人亡」,令計劃最終流產。換句話說,這純粹是政治決定,並非出於計劃本身有何致命缺憾。當年有份聯署的港大社工系教授周永新,近年多番抨擊強積金,更明言以此為自己「贖罪」。

雷教授以成功推銷強積金為榮,但如此制度其實全球只有香港和智利兩地實施,智利經驗更是血淚教訓,行政費奇高而參與率奇低,根本談不上任何退休保障。目前此失敗經驗正在香港複製,強積金管理費徘徊於2%,即三十年後將有約40%供款落到中間人口袋,其他地方的相關費用則只為1%左右,美國社會保障行政費更低於0.1%。本港銀行保險界食水之深簡直超乎想像。

雷教授認為隨收隨支退保制度早已聲名狼藉,但事實是幾乎所有先進國家仍在實行不同形式的全民性退保制度,單是這個事實足已證明其必要性。當然人口老化令部分基金出現壓力,但這些困難都非無法解決。例如美國的退保制度早於1935年推行,至今依然屹立不倒,近年雖面臨衝擊,但仍只是針對27年後情況,警告屆時可能須將退休金額降至原來的75%,而非制度全面破產,而這更假定了所有現狀維持不變。其實景氣循環難以預測,當環球經濟重拾升軌,基金入不敷支的壓力自然又可緩解。

回歸後本港經濟持續不景,出生率的確偏低,但近年已回升。筆者必須指出,本港人口從來都在持續增長(縱然每年平均幅度稍低於1%),而這主要依靠內地新移民。雷教授認為實行退保制度令新移民攞盡好處,但請他在誤導讀者前先認清新移民絕大部分為婦孺的事實,他們都是可以或將會參與勞動和供款的一群。再說雷教授認為退保制度對年輕人不公,論據也不能成立,因為實行全民退保後,年輕人供養父母的壓力立刻可以減輕。

十年前,民間已提出整全的退保方案,不但不須政府注資,亦非如雷教授所言全為隨收隨支(即將向工作人口所徵款項立即全數分予退休長者),而是可留有部分資金滾存,預計最少可運作五十年。但十年過去,本港早已錯失建立全民退保制度的最佳時機。筆者希望雷教授作為負責任的學者,可羅列具體數據,著實指出民間方案如何不行,而非純粹基於意識形態否定經精算設計的方案。

港人每天營營役役,老來卻換不到半點安全感,生活追求被長期抑壓在最低層次。說到底,要提高生育率,必須令年輕人對社會有所盼望,退保制度則是解決長者貧窮的康莊大道。美國推行此制度後,老人貧窮率由35.2%降至8.9%。目前本港老人貧窮率正是33.9%。我們還能浪費多少個十年?這是蓋棺定論的時候了。實行全民退保制度,刻不容緩。